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另外兩大石窟為: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裡,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分享到
    •  
    •  
    •  
    •  
    •  

洛陽龍門石窟簡介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城南6公裡處的伊闕峽谷間。由於地處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擬己為“真龍天子”,故又稱“龍門”。龍門自古為險要關隘,交通要沖,向為兵家必爭之地。因山青水秀,環境清幽,氣候宜人,素為文人墨客觀游勝地。又因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故而古人擇此而建石窟。這裡青山綠水、萬象生輝,伊河兩岸東西山崖壁上的窟龕星羅棋布、密如蜂房。1961年國務院公布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龍門風景名勝區被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

龍門石窟將打造全國“互聯網+智慧景區”標杆

    “互聯網+”,是當下中國最炙手可熱的詞匯之一。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親手描繪了一幅“互聯網+”的宏偉藍圖,“互聯網+”行動計劃被列入國家發展計劃,成為新的重要頂層設計,彰顯出國家層面對互聯網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認可與鼓勵。

龍門石窟:做智慧旅游浪潮中的“弄潮兒”

    在旅游的時候,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煩惱:為了游覽一個景區,買票、檢票用掉了大半天的時間﹔游客眾多,以至於導游的講解聽不清﹔還沒有觀賞完這個景點,導游就已經帶著其他游客前往下一個景點了。不過,如今這些問題在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風景區,都將因“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迎刃而解。

高清大圖

  •  
  •  
  •  

龍門石窟:做中國旅游轉型升級的先行者和引領者

    龍門石窟因獨特的歷史藝術價值和世界文化遺產品牌價值,天然擔負起彰顯洛陽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現實責任,也是洛陽打造文化示范區的主要載體,還是河南實現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的重要依托。

龍門石窟成“互聯網+”先行者 將可微信購票

     微信一鍵購票、手機掃碼入園、搖一搖語音導游、智能地圖導航……這些優質的服務在不久之后都能在龍門石窟景區得到實現。每一位龍門游客都將成為“互聯網+”時代智慧旅游的受益者。通過“互聯網+龍門石窟”的創新融合,歷史文化和現代科技將在龍門石窟碰撞出絢爛的火花……

主要景觀

留言欄目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