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故土思念的答案
——“洛陽客家文化—天下客家 根在河洛”公開課來了
人民網鄭州11月5日電(侯琳琳)“我始終都不明白,為什麼祖父對河洛這片大地念念不忘?”這是客家姑娘陳曉夢長久以來不明白的故土思念。11月6日晚8點,一場以“洛陽客家文化—天下客家 根在河洛”為主題的公開課將在“人民網+”客戶端播出,讓我們跟陳曉夢一起,尋根河洛,找尋思念的答案。
“沿著黃河和洛河,在洛陽盆地依次散落著五座都城遺址,其中與客家人關系最密切的就是漢魏洛陽故城。它是西晉王朝的都城,也是客家人第一次大南遷離開的起點。”客家文化研究會專家安鋒說。
陳曉夢不解:“洛陽花好,水好,東西也好吃,可以說是一個風水寶地,那先人們為什麼要走呢?”
“‘國事多危厄,宗人苦播遷。’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整個洛陽城一片瓦礫,使得洛陽人災難深重。尤其是永嘉之難,林、黃、陳、鄭、詹、丘、何、胡八大姓舉族南遷,客出大谷,衣冠南渡,八姓入閩。”安鋒向陳曉夢講解客家人南遷的歷史,“隨后,唐朝安史之亂,安祿山把據點設在洛陽,洛陽又一次生靈涂炭,大批中原人南逃,唐朝從此不再太平,唐末黃巢起義,這前后百年間是客家人第二次大南遷。隨后北宋‘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再到南宋滅亡都出現了遷民,到明初洪洞大槐樹移民,再到清朝下南洋,這是中國歷史上五次大的南遷。”安鋒講解道,“每一次的南遷這背后一定是一個非常曲折,非常淒慘的故事。”
“永懷河洛間,煌煌祖宗業。”陸游的這句詩也是所有客家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陳曉夢似乎理解了一些祖父對故土的思念,但也生出了更多的疑問。
那之后客家人都去了哪兒?客家人離鄉帶走了什麼?81個洛陽村的故事又是什麼?客家人“河洛郎”的自稱因何而來?匯票和家書的神奇組合代表著什麼?客家人的流浪城堡是什麼?燦若群星的那些英雄也是客家兒郎?
你是否也和陳曉夢一樣對客家文化充滿好奇?想要觀看公開課的朋友可以在手機應用市場搜索“人民網+”下載安裝客戶端,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打開“人民網+”客戶端,無需注冊登錄,在課程開始前點擊首頁播出入口,進入播放頁面觀看。
據悉,本次公開課由洛陽市委宣傳部主辦,“人民網+”客戶端獨家播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