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河南各地

“春捂秋凍”怎麼“凍”?

2022年08月16日10:31 |
小字號

民間有養生諺語:春捂秋凍。這句話適合每一個人嗎?中醫認為,溫熱具有發散的性質,寒涼具有收斂的功效。按照天人合一的觀點,秋季養生的主要目的也是要幫助人體自身的陽氣內收。適當凍一凍,有助於人體的陽氣內斂,讓人體對寒冷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從而提高抗病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但秋凍也絕不是讓大家凍得瑟瑟發抖,而是讓大家逐漸添加衣物。要想凍出健康來,也是有技巧與講究的。

秋季三月凍在仲

我國古代把立秋(8月7日或8日)作為秋季開始,到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為結束,而民間習慣把農歷七、八、九月稱為秋季,也就是所謂孟秋、仲秋、季秋。

河南地處中原,初秋時節暑熱未退,白天氣溫仍高,凍凍無妨。仲秋氣溫下降,氣候涼爽,但又非冬季嚴寒可比,是人體感覺較為舒適的季節,也是秋凍的較佳時節。此時不宜穿得太厚,以免汗出過多,燥熱內生。晚秋晝夜溫差增加,夜間及清晨較冷,此時若一味追求秋凍,就會適得其反。

老弱多病凍宜慎

老人,小孩,心腦血管病、消化道潰瘍、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等,都是不宜秋凍的。天氣寒冷可導致血管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當氣溫急劇下降時,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心、腦負荷加重,腦部缺血缺氧。尤其是老年人,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性差,很容易發生中風。此外,寒冷更是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病、消化道潰瘍發病的重要誘因。

關鍵部位不宜凍

中醫認為,手足三陽經均會聚於頭,頭為諸陽之會。相對來說,因頭部陽氣旺盛,耐寒的能力較身體其他部位強,但也絕不是說頭部就可以隨便凍。人的后腦和脖子部位分布著豐富的神經和毛細血管,一旦受涼,很容易引起感冒,也會引起頸部血管收縮,影響腦部供血。

后背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所主,布散陽氣於周身,受凍則易誘發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所以平素畏寒怕冷、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者,盡早撤去涼席,夜間入睡盡量不要大開窗戶,對風直吹。

肚臍屬中醫神闕穴,此處不可針刺,但宜艾灸。《針灸甲乙經》說:“腸中常鳴,時上沖心,灸臍中。”肚臍周圍皮下脂肪較少,一旦受涼容易引起腹痛腹瀉。小孩子睡覺一般都穿兜肚,所謂害怕“肚子受涼”,就是為了保護肚臍。現在一些女性天冷的時候仍穿露臍裝,從養生的角度看是不合適的。

作為一種養生方式,正確的秋凍雖能明顯地提高人體抵抗力、增強體能,但秋季養生,光凍著肯定不行,還應配合一些適宜秋季的戶外體育鍛煉和秋季飲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來源: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清涼登峰
  • 河南平橋郝堂村:送你一池荷風蓮香
  • 三門峽陝州區:葡萄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