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河南民權縣培育“民權畫工”勞務品牌——

發展繪畫產業 帶動農民就業(勞務品牌促就業⑨)

本報記者 畢京津 王 者
2022年12月30日07: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在河南省民權縣,繪畫產業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一批繪畫能人學畫、賣畫,通過帶動鄉親們學習畫老虎,在市場上打響了“民權畫工”的勞務品牌,並吸引眾多年輕人返鄉從事繪畫。如今,當地已打造了一批高質量繪畫產業基地,並著力整合經紀人隊伍,在各地成立直銷處與專營店,擴大銷售渠道。這一不斷發展壯大的勞務品牌,讓越來越多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走進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北關鎮王公庄村,墨香四溢,沿街皆是畫室。但見畫工揮毫落墨,一隻隻老虎躍然紙上、不怒自威。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王公庄村部分村民農閑時開始嘗試創作繪畫,以工筆畫虎為主,兼畫山水魚虫。隨著畫作銷量增加,王公庄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繪畫村,村民紛紛放下鋤頭,拿起畫筆,拜師學藝,成為專職畫工,依靠畫虎打造了“民權畫工”品牌。

  繪畫產業蓬勃發展。王公庄村現有人口約1400人,900多人從事繪畫相關產業,擁有中國美術協會會員2人,省級美術協會會員56人,年均售畫9萬多幅,全村的繪畫年產值過億元。村民們靠一支畫筆,解決了就業,實現了創收。

  起步——

  能人帶動致富 擦亮文化品牌

  王公庄位於黃河故道,村民世代務農。誰能想到,一次出差為當時還年輕的村民肖彥卿推開了一扇門。肖彥卿從事裝潢工作,他去鄭州出差,恰巧路過書畫市場,熱鬧的人群一下子吸引了他。肖彥卿兒時學過繪畫,回到村裡之后,他就琢磨著重新拿起畫筆,賣畫致富。

  “民權百姓逢年過節喜歡在家中挂上一幅‘上山虎’‘五虎圖’,我們不如就以畫虎為主吧。”同村的王建民也自幼酷愛繪畫,加上同村的王培雙、王培震,志同道合的4個人決定一起學畫、賣畫,他們也成為村裡最早的一批畫家。

  他們先是臨摹名家,自學取法,不斷創新,后又外出學藝,取百家之長。畫好之后,他們拿著畫作到鄭州的書畫市場售賣,從一幅畫賣五六元錢,慢慢發展成一幅畫賣幾百元錢。

  幾年時間,肖彥卿就通過繪畫脫了貧,在村裡第一個買了摩托車、彩電。“見畫老虎能賺錢,鄉親們都找上門來,讓我們教授畫虎,通過賣畫賺錢。”他說。

  在他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從事繪畫行業,夫妻作畫、父子作畫的場面在村裡比比皆是。在村裡,上至耄耋,下到孩童,皆提筆畫虎。王公庄村民們在畫虎時創新地將工筆與油畫排筆混用,紙上的老虎毛發分明,富有神韻,極具藝術韻味。他們筆下的老虎逐漸在繪畫市場上走俏,經過20余年的探索,形成本地特色的畫虎風格,王公庄村繪畫作品的市場佔有率也節節攀升。

  拿起畫筆能就業,王公庄村日漸贏得美譽,為勞務品牌建設帶來了契機。民權縣依托王公庄村打造“民權畫工”勞務品牌,成立了民權縣王公庄畫虎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相繼申報注冊了“王公庄”“王公庄畫虎村”等商標,打響了工藝畫制作品牌。目前,民權縣從事繪畫的農民有近萬人。去年,在第三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上,以王公庄畫工為代表的“民權畫工”勞務品牌入選“積極參與類勞務品牌”。

  “通過發展繪畫產業促進農民就業是我們的一大特色。我們將繼續塑造勞務品牌價值,讓更多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民權縣北關鎮黨委副書記劉炎說。

  壯大——

  打造產業基地 形成集聚效應

  勾勒描眉,走筆急轉,一大早,袁長山就開始專心作畫。62歲的袁長山來自河南安陽,3年前來到王公庄村,租下一間門面房作為畫室專心創作。問起為什麼來到王公庄村,袁長山的回答倒也直率,“看中這裡的氛圍。人人都作畫,繪畫產業發展成熟,路子寬了,收入能不高嗎?”依靠畫畫,袁長山這幾年收入翻了倍。

  “墨要一點一點擦,太濃太淡都不合適,毛茸茸的質感需要長期積澱。”在畫室中,王建民正手把手教授王杰虎毛的畫法。

  王杰是土生土長的民權人,一直在外打工,前年回到民權,到王公庄村跟隨王建民學習畫虎。“在家門口工作就能賺錢”,王杰如今每天在畫室作畫8個小時,還有閑暇陪伴家人。

  近幾年,隨著民權畫工勞務品牌的知名度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民權從事繪畫產業,繪畫產業的集聚效應顯著提升。“我索性就辦起了培訓班,教授他們畫畫技巧。”王建民說,在培訓的同時也鼓勵他們大膽創作,幫助學員增收。“王杰學了不到兩年,如今一幅畫已經能賣800多塊錢了!”王建民說。

  如今,民權縣在王公庄村打造了一批高質量繪畫產業基地,分別與河南大學、省市文聯、美協等達成意向,在王公庄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和美術創作培訓基地,創建大學生文創研發基地,攜手清華大學創辦清華美院農道學堂。全縣外出務工人員從外出“打工經濟”向本地“繪畫經濟”快速轉變,農民繪畫合作社建成落地,裝裱、包裝及畫框制作等外延產業蓬勃發展,繪畫產業鏈條拉長,村民在家門口有了更多就業選擇。

  創新——

  適應市場需求 拓寬銷售渠道

  “鏡頭前的作品是老虎下山,但我把它畫得憨態可掬。”鏡頭前,畫工趙全喜手拎畫作,正在講述著新作的寓意。

  每晚,趙全喜都會來到網絡平台,通過直播的形式推銷自己的繪畫作品。“最多的一天,銷售總額超過了10萬元。”乘著互聯網的東風,王公庄村打造了直播基地,為畫工配備了專業的燈光、攝像、音響設備。

  “除了把畫作推上‘雲端’,我們還成立了自己的網店,現在90%以上的繪畫作品以銷定產。”作為職業繪畫經紀人,王建金一直在想辦法拓展畫作的銷售渠道。

  畫作暢銷的背后,是專業的經紀人團隊。他們帶著村民的畫作,走南闖北,將作品從民權推銷到海內外。民權縣著力整合經紀人隊伍,擴大建設畫作銷售“流動的基地”。目前,王公庄經紀人協會已擁有會員超60人,他們在全國各大書畫市場東奔西跑,組織展銷。民權縣還在北京、廣州、西安等大城市設立虎畫直銷處,在鄭州、商丘、民權等設立了專營店,積極拓寬國內銷售市場。來自民權縣的繪畫作品還遠銷海外,去年,王建民的畫作走進國際拍賣行,成交價格超過百萬元。

  民權畫工已經成為民權一張亮眼的勞務名片,王公庄村人均年收入超過7萬元。“我們將繼續擦亮這一勞務品牌,通過政策引導,打通上下游,完善勞務品牌建設,繼續‘以勞務塑品牌,以品牌促勞務’。”民權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司永福說。

(責編:黃莎、楊曉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丨東岳老楊脫貧記
  • 第九屆“博博會”落幕
  • 千裡援瓊 同心戰“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