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中國 探尋漢字起源|河南安陽:走進殷墟 感受3300年的歷史傳奇
殷墟博物館志願講解員張欣生動有趣地講解館內展覽物品。人民網 霍亞平攝
人民網安陽2月20日電(霍亞平)初春的陽光照在古老的洹河上,波光粼粼。2月18日上午,“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成員來到殷墟博物館,感受3300年的歷史傳奇。
在洹河南岸,走過仿照甲骨文象形字“門”建造的大門,映入眼帘的便是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恰逢周末,游人絡繹不絕。
殷墟博物館門前,一塊甲骨文石碑引起參觀者好奇。“你們看這個甲骨文,像不像是一個人手托著酒壇子,它現在慢慢地演變成幸福的‘福’字。”殷墟博物館志願講解員張欣生動有趣的講解,讓前來參觀的游客駐足仔細傾聽。
游客在殷墟博物館參觀。人民網 霍亞平攝
張欣介紹,1928年,考古人在洹河邊的小屯村鏟起一抔黃土,揭開了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的神秘面紗。“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証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
據了解,殷墟遺址面積達36平方公裡,現存有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等,出土了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等數以萬計的精美文物,構成了殷墟豐富的文化內涵。
“周末了,我們專門帶孩子來看殷墟,讓孩子從小了解一些我們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走進館內,在一座水牛銅像面前,鄭州市民耿先生激動地說:“非常震撼!殷墟古老、神秘的歷史深深吸引了我們,真心的佩服古人的智慧與偉大。”
耿先生所看的,正是曾在《國家寶藏》中出鏡的殷墟博物館寶物亞長牛尊。亞長牛尊呈現的是一隻體態健壯的水牛,其周身布滿了精美的紋飾,其頭前伸,頭頂上還有一對向后彎曲的扁狀的牛角,嘴唇呈微笑狀,憨態可掬。
游客在殷墟博物館參觀。人民網 霍亞平攝
“這件牛尊集鑄造、設計、雕刻藝術於一身,既是重要的青銅禮器,又是精美的藝術品,承載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是燦爛的殷商文化的結晶。”講解員張欣說,尊是酒器的一類,這件通體遍飾神性動物紋樣的牛尊,不僅僅是一件祭禮的酒器,更是殷商時期人神溝通的媒介,擔負著溝通天地的神聖職責。
除了大量的青銅器,在殷墟還發掘出土了數量驚人的甲骨片。佔卜后契刻在龜腹甲上的文字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為的甲骨文。“這片甲骨片可以說是甲骨片當中的明星,‘一片甲骨驚天下’說的就是它。小小的甲骨片上刻了93個甲骨文,一共佔卜了11次。”張欣說。
游客在殷墟博物館參觀。人民網 霍亞平攝
來到殷墟,就不得不提到婦好墓。婦好是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位女政治家和軍事家。“婦好墓是商代為數不多未經盜掘過的墓葬之一,保存是比較完好的,共出土了1928件文物,20世紀中國百余項考古發掘之首。”張欣說。“殷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發展的縮影,是中國所有古遺址中發掘時間最長、積累經驗最豐富的遺址,被譽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搖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