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和便捷性
跨社區調配資源 智能化助力養老(辦實事 解民憂)
核心閱讀
統籌養老資源,解決結構性供需矛盾﹔運用智能設備,實時輔助老年人生活﹔引導專業機構,提供高品質康養服務……在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智慧養老平台和技術的運用、專業服務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讓養老服務真正做到高效配置、觸手可及。
天氣炎熱,家住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北林路街道文雅社區的獨居老人黃新民,在養老服務通APP上指尖輕點,下單了到家助浴服務。收到信息的金水區智慧養老服務平台自動匹配,發現由於下單老人眾多,隻有距離較遠的豐慶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還有富余人力。
隨即,平台下達指令。當天下午,在老人預約的時間,豐慶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人員跨越大半個金水區,上門為老人服務。
“在金水區,養老服務真正做到了高效配置。”鄭州市委常委、金水區委書記張紅偉說,金水借助智慧養老平台和技術,構建區、街道、社區三級和線上線下聯動的養老服務體系,對全區的養老資源統一整合、調配,同時向居家養老延伸,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獲得養老服務的質量和便捷性。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河南省堅持問題導向,為群眾辦實事、解民憂,採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鄭州市金水區針對群眾期盼的辦好“家門口”和“家裡邊”養老問題的迫切需求,上下協調聯動、健全服務設施、完善工作機制,轄區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得到不斷提升。
三級服務體系
高效整合資源
“這樣跨社區,甚至是跨街道調配養老服務的事情,我們每天都在做。”金水區智慧養老服務平台負責人蔣菁菁說,金水區建立了包含區智慧養老服務平台、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在內的三級養老服務體系。通過三級聯動,實現了對全區養老資源的高效整合。
金水區人口密度大、老年人口多,但由於居民區和各個功能區相對分離,老年人分布不均勻,導致養老服務供需存在結構性矛盾。
“有的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供不應求,有的地方又面臨閑置。我們意識到,必須在全區范圍統籌養老資源。”張紅偉說,“近幾年,我們把建設高質量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作為一號民生工程來抓,在全省率先成立區級智慧養老服務平台,對全區養老服務資源進行整合。”
走進位於紅旗路的金水區智慧養老服務平台,巨大的智能顯示屏上,全區老人數量、分布情況,以及養老設施和人員的數量、分布情況一目了然。全區老年人下單的需求,都及時匯集到這裡,再由智慧平台根據訂單內容、距離遠近、服務能力等指標,派單給全區各處養老機構完成。
“區智慧養老服務平台是‘司令部’,統一對全區的養老服務設施、機構和公共資源進行整合、調配、銜接。”蔣菁菁說,全區養老服務打破了街道、社區界限,解決了結構性供需矛盾,實現了質量、價格的全區統一。
“對於突然心臟停止跳動的患者,人工呼吸應該與心臟復蘇同時進行。在肩膀下用一隻手把患者的頸部托直……”在位於杲村濱河家園的豐慶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二層的培訓課堂裡,負責人周亞峰正給街道轄區內新招聘的3名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工作人員,講解基本的老年人急救知識。
金水區採用“公建民營”的方式,建設集托養服務、制餐配餐、居家護理等多功能於一體的街道養老服務中心,以及提供生活照料、保健康復和文化娛樂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委托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統一管理,市場化、微利運營。
“目前,我們全區共有12家專業養老服務機構,運營全區17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和174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張紅偉說,通過三級聯動、高效整合,金水區的養老服務既供給充足,又配置有效。
智慧養老平台
服務延伸覆蓋
老人在臥室裡午休時,一翻身跌落地板。客廳看電視的家人卻沒聽到聲響。老人發不出聲音,危急時分,他拉響了床頭櫃上“緊急求助”裝置的拉繩,報警信息隨即傳到了金水區智慧養老服務平台……
“多虧服務平台打來電話,我們才發現父親出了狀況。社區養老服務人員及時趕來,緊急施救,幸好沒耽誤黃金搶救時間。”老人的兒子、家住金水區花園路街道省銀行社區的李先生說。
“居家養老,目前還是主流的養老方式。如何將優質的養老服務向居家老人延伸?我們找到了科技賦能的辦法。”金水區民政局副局長范雷說。
走進位於北林路街道的智慧健康養老體驗廳,方便老人遇到意外報警的拉繩式“緊急求助”裝置,能感應到老人尿床的智能床墊,能檢測老人心跳、血壓的智能手環等,逐一陳列,100多種產品涵蓋了老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這些設備投用后,既可以輔助老人生活,又可以監控老人身體狀況,出現問題第一時間報警,我們就能及時派人處理。”體驗廳負責人介紹。
范雷說,上門做飯、到家助浴、入戶清潔,老人可“一鍵點單”﹔身體不舒服,家有緊急事,智能設備自動報警,街道隨時有人響應,“這些設備,全部接入智慧養老服務平台,實現了多渠道預約、智能化調度和全過程監管,等於給每個老人都安裝了隨身的電子保姆。”
去年以來,金水區累計投入660萬元,為區內老人配備智能養老設備2220台套﹔通過智慧養老服務平台,累計接受老人線上下單2萬余次,線下完成服務2萬余次。
“血壓還是有點高,以后還得清淡飲食,沒事多去走走路!”給81歲的宋春賢老人測完血壓,豐慶路街道四月天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宋小會,就完成了一天探訪3名75歲以上老人的上門巡視關愛任務。老人熱情地留她吃了晚飯。
“除了通過智慧化養老設備覆蓋全區老人外,我們針對失能、高齡、特困等特定群體老人,還通過政府購買養老機構服務的方式,為他們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5項專項服務和上門巡視關愛服務。”張紅偉說,金水區還為普通社區老人提供文體娛樂、健康管理等7項普惠服務,“由此,我們實現了養老服務向居家老人的延伸覆蓋。”
盤活閑置資源
發力人才培養
主干道花園路上車水馬龍,車右拐,進一小路,再行數百米,來到一處僻靜小院。首慈樂康養護院就位於這裡。
9000平方米的室內面積,寬敞明亮,助老、適老設施隨處可見,走進老人房間,適合老年人躺臥的大床和獨立衛生間干淨整潔,配套的娛樂室、學習室、會客室一應俱全……
“這裡是企業自己投資打造的,除承擔街道中心基本職能外,還提供個性化、高品質的康養服務。”負責人李艷杰告訴記者,“要感謝區政府,幫我們在城市核心區找到了可供使用的大院子和樓房。”
為進一步提高全區的養老服務品質,金水區積極落實“公建民營”的養老設施運營模式,落實省市各項補貼,大力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和專業機構參與養老服務。
張紅偉介紹,金水區落實新建小區100%配套養老服務設施,推動舊城區和已建住宅小區配建一批養老設施,同時,盤活空置的公租房、非商業區公有房等國有資源,用於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我們這裡原來是閑置的國有賓館,區政府引導我們對其裝修改造盤活,還給予每張養老床位6000元的補貼。”李艷杰說,充裕的辦公場地給了企業發展信心和空間,企業累計投資3000萬元,建成床位294張,入住率達60%以上﹔還建成了具有一級資質的康復中心,擁有醫護人員11人﹔建成可以同時為60人配餐的餐廳。
養老服務行業要想發展好,人才是關鍵。
金水區將養老服務人才建設納入區級“十四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列入財政預算,依托政府購買服務持續提升機構管理能力、拓寬人才發展空間,對中高級養老人才出台補貼標准,形成養老人才“育、用、留、管”緊密銜接、互促互進的良好局面。
據統計,金水區目前有養老機構近20家,管理人才近百人,照護、社工、公共營養師等服務人才500多人,基本滿足了全區養老服務行業的人才需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