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走進中部戰區陸軍某空中突擊旅

空地協同,錘煉新質戰斗力(強軍路上)

李龍伊 張文豪
2024年03月17日09: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空地協同,錘煉新質戰斗力(強軍路上)

  圖①:飛行員認真做好升空前准備。

  圖②:編隊飛行訓練中,直升機編隊蓄勢待發。

  圖③:塔台指揮員下達飛行指令。

  以上圖片均為徐君強攝

  中原某地,春雨初霽。伴隨隆隆的轟鳴聲,架架戰鷹升空翱翔,一場空地協同演練正在火熱進行。

  懸停開艙、雙手抓繩、順勢轉身、夾腿抱滑……練兵場上,在機組人員默契配合下,突擊步兵多繩機降、迅速出擊,如一把利刃直插敵方腹地。

  空地協同,猶如猛虎肋下生雙翼。近日,記者來到中原某地,走進這支在改革大潮中應運而生的新型作戰力量,了解他們鍛造鋼鐵之翼、矢志奮斗強軍的故事。

  獵獵戰旗,傳承著英雄精神

  走進中部戰區陸軍某空中突擊旅“鋼刀連”營房,鮮紅的戰旗迎面展開。戰旗上,金黃色的大字“鋼刀連”格外醒目。

  在這裡,不論是“身經百戰”的軍官軍士,還是剛剛入伍的新兵學員,對戰旗背后的故事都已耳熟能詳——

  1949年1月,平津戰役中,該連奉命強攻天津東北面的民權門。這裡戰略地位重要,被敵稱為“天津之標准工事”。冒著槍林彈雨,全連官兵僅用時3分鐘,便將紅旗插在了城頭。之后,該連接連打退敵人多番反擊,一戰揚名,被上級授予“鋼刀連”的榮譽稱號。

  “75年前,全連官兵抱著誓死的決心,作為尖兵連率先發起強攻。掩護沖鋒的副班長李合腹部被擊中,壯烈犧牲﹔旗手鐘銀根身負重傷4次護旗,把血跡斑斑、彈痕累累的紅旗,插在了民權門城頭。”談起連隊歷史,“鋼刀連”指導員任帆動情地說,敢犧牲、敢碰硬、敢攻堅的精神傳承至今,戰旗也成為激勵全連官兵的精神圖騰。

  因為“鋼刀連”,空中突擊旅有了“鋼刀營”﹔因為傳承“鋼刀連”的精神,該旅在新時代強軍之路上不斷書寫著新的篇章。

  2017年,這支空中突擊旅正式組建,成為新時代人民陸軍由平面作戰向機動攻防、立體作戰轉變的標志性力量。“以前我們是步兵,全靠鐵腳板,從頭跑到尾。現在搭乘直升機,空地一體,實現了兵貴神速。”任帆說。

  作為曾經的步兵,他們如何練就一身“神兵天降”的本領?沒有經驗可循,沒有教案可依,也沒有專業訓練場地,該空中突擊旅在400米障礙場深坑上方,利用鋼管搭起了8米高台,系上麻繩,就成了臨時的機降訓練場。空地協同訓練先行示范的任務,給到了“鋼刀連”。

  班長王祥宜說,剛模擬訓練時,戴著手套,順著碗口粗的麻繩往下滑,手握得輕了,極速下墜不受控制容易受傷﹔握得緊了,摩擦力大,手指手掌極易被磨破,“有時還要小心繩索亂飄、纏繞身體等情況”。

  短短一個月,他們磨破了3000雙手套,用壞了45根麻繩。一場訓練下來,許多戰士的手掌磨出了血泡。就這樣,他們一步步改進技術、提升裝備,摸索出一套空地融合訓練的可行方法,並在全旅推開。

  直升機滯空暴露,繩索降時間過長,都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去年9月入伍的“鋼刀連”00后新兵鐘慶鑫,繩索降訓練不太熟練。入伍3年、3次榮立三等功的副班長楊勇,手把手幫助鐘慶鑫校准姿勢、掌握要領,“戰場瞬息萬變,速度快一點,勝算就多一分。”

  連隊的英雄傳統,和戰友們的互相幫助,給了鐘慶鑫不斷奮進的動力。“連隊有著輝煌的歷史,來到這裡我很自豪,也頂著壓力。”鐘慶鑫說,“我在體能和技術上還存在短板,一定要化壓力為動力,早日成為一名尖兵骨干。”

  鷹擊長空,苦練精飛鍛造“空突利刃”

  “起飛!”隨著塔台指揮員一聲令下,數架直升機騰空而起,向目標地域機動。在無人機的引導下,運輸直升機直插敵后,突擊步兵借助繩索快速離機,多個戰術小組相互配合,快速滲透。

  空地協同緊不緊湊?特情處置是否靈活?演練結束后,走下戰鷹的空突官兵直奔塔台復盤,協同難點、指揮籌劃薄弱點、演練環節關鍵點等當即“拉單挂賬”,制定措施。

  飛行員雷祥2020年來到該旅。4年的長空搏擊,使得他的水平不斷提升。他說,今年開訓以來,隊員們先從基礎做起,適應新的訓練場地、強化動態把控能力、開展地面協同訓練,苦練精飛本領。

  初春時節多雨,飛行員經常要在復雜氣象條件下進行跨晝夜飛行訓練。

  “夜間飛行影響目視能力,參照物減少,容易出現誤高為低、誤遠為近的視覺錯誤。這時,飛行員隻能依靠儀表設備保持飛行姿態,對技戰術水平和心理素質都是不小的考驗。”雷祥說,他們也會珍惜低氣象飛行的機會,把壞天氣當作好時機,緊貼實戰設置內容,錘煉面對復雜氣象條件的應變能力。

  一次飛行演練中,在樓頂平台冒雨機降,讓飛行員宋曉宇記憶猶新。

  “這是一個10層樓高的狹小平台,還沒有整個直升機大,機降難度可想而知。”宋曉宇回憶,當時還有一個備選方案,即在一處開闊的平地展開機降,“若順利機降至‘敵’前沿的樓頂平台,狙擊手可以迅速佔據地利,更有效發揮戰術作用,體現空中突擊旅的作用。”

  “能不能降?”“能!”

  關鍵時刻,飛行員們膽大心細、沉著應對,將運輸直升機機動至樓頂平台實施機降。與此同時,地面突擊力量從前沿陣地發起進攻,不多時,一張空地協同天網以合圍之勢一舉殲敵。

  “我們晝夜不斷、苦練精飛,就是想把平時所學,真正用在‘刀刃’上。”宋曉宇說,“鋼刀連”敢犧牲、敢碰硬、敢攻堅的精神,不僅永不過時,也成為激勵全旅官兵解決新問題、突破新瓶頸的強有力精神支持。

  在塔台指揮室,記者注意到一張飛行計劃表,氣象情況、戰鷹型號、訓練課目、飛行時間、分工保障等都密密麻麻進行了標注。“可別小看這幾行字,這是通過大量的訓練積累得來的!”該旅作訓部門一名參謀說。

  以前,空中和地面配合不夠默契。飛行計劃表往往是飛行員能看懂,但地面分隊有時會一頭霧水。作訓部門的同事每次都要花費很長時間,單獨給參與演習的突擊步兵講解。為將訓練整合到一張表上,該旅作訓部門征求地面分隊意見,反復調整,制定出兼顧空地特點、清晰易懂的訓練表,極大提升了協同作戰效能。

  轉型換羽,鍛造空地一體的精兵勁旅

  今年1月,飛行員杜嘉慶有了新的崗位和身份——突擊步兵連連長。

  對此,一些飛行員戰友感到好奇:“萬裡挑一”的飛行員,來到地面分隊工作,值不值?也有步兵戰士發出疑問:經常在天上飛的飛行員,來到地面指揮訓練,行不行?

  “值!”這位面龐清秀卻話語沉穩的小伙,爽快地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從直升機連來到步兵連,對空地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夠在訓練中和地面分隊更好地協同配合。”

  對於“行不行”的疑問,杜嘉慶決心用行動作答。他告訴記者,2020年參加飛行工作以來,自己曾短期在地面部隊當過新兵、代過副職,“這次任主官,壓力還是有的”。

  槍彈炮等地面武器操作不熟、地面分隊戰術戰法不精通……現實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倒逼他忘掉飛行員這一身份,重新當回“小學生”。白天,他泡在訓練場追著問﹔晚上,住在學習室趕著學,向班長骨干請教,向軍事教材取經。

  同時,杜嘉慶會利用訓練間隙和探討會時機,和地面官兵交流空地知識。在一次探討會上,大家就如何縮短機降時間展開討論。有人提議,將重武器吊挂在直升機上,待機降著陸后直接取走。“吊挂裝備會限制直升機的飛行速度,這也意味著將可能貽誤戰機。”杜嘉慶說。通過交流討論,他們最后研究出一份可行性方案,得到旅領導的一致認可。

  這種學習的“雙向奔赴”,產生了效果。如今,杜嘉慶適應了新崗位,對武器操作、訓練戰術更熟練了﹔步兵連的官兵們,也對直升機和飛行員加深了了解。杜嘉慶說:“當前,備戰轉型深深影響著基層官兵。以往進行教學法集訓類活動,參訓的隻有相關兵種的官兵,如今飛行、地面、保障力量共同參訓,兵種間的協同也更加默契。”

  人才是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贏得軍事競爭和未來戰爭主動的關鍵因素。未來戰爭,一招鮮不再吃遍天,善於協同才能克敵制勝。作為陸軍“飛起來”的先鋒代表,空中突擊旅不是地面力量與空中力量的簡單疊加,而是融合所長,產生“1加1大於2”的新質作戰力量。

  據介紹,組建之初,一些飛行員不熟悉突擊步兵指揮員的進攻戰斗戰術,錯過了最佳火力覆蓋時間段﹔有的地面指揮員不了解直升機戰術運用,將直升機引導至“敵人”的伏擊范圍……

  為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近年來,空中突擊旅嘗試軍官空地交流、交叉任職:飛行員到地面分隊任職,定期參加飛行訓練﹔地面分隊干部到飛行分隊任職,一般任營副教導員或參謀人員。

  今年,和杜嘉慶同一批申請到地面分隊任職的,一共有8人。去年,何磊、王留根等第一批飛行員已離開突擊步兵主官崗位,帶著學到的知識、積累的經驗回到空中部隊,再次沖上藍天。

  該旅領導介紹,加速推進轉型建設等不起、慢不得,必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引領方向,把空中突擊部隊建成“空地一體、全域作戰”的精兵勁旅。

  組建以來,該旅結合新大綱訓練要求,結合演訓任務創新訓法戰法,實現由“單一技能練”向“聯合協同練”的轉化。針對不同機型、不同地域、不同火力配置,該旅探索多種力量協同配合的組訓模式,通過一次次磨合、銜接、重組,變物理相加為化學相融。

  轉戰高山密林、飛躍大漠戈壁,空中突擊旅從搭載能飛到全域善打,從空地同訓到深度融合,一步步走向轉型重塑、換羽新生。

  “轉型是緊迫的,要跳出舒適圈,勇敢走進一個陌生環境,不斷跟上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杜嘉慶說,在旅裡,他真切感受到每一名官兵身上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晚上9時,夜幕籠罩。空中,戰鷹開展夜間飛行訓練﹔地面,值班員根據訓練情況,講評一天的工作。“一!二!三!四!”嘹亮的口號響徹軍營,在廣袤的田野回蕩。

  (徐君強參與採寫)

  版式設計:張丹峰

(責編:楊曉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探訪殷墟博物館新館 感知偉大商文明
  • 新春走基層|博物館裡的“新寶藏”
  • 冰天雪地 眾藝人齊聚馬街鬧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