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洛陽:一件漢服帶火一座城

人民網記者徐馳 王佩
2024年05月03日08:37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從零收入到日薪1000多元,李新敏隻用了10天。

本是全職寶媽,閑來無事參加了社區免費的“化妝”培訓班,竟端上了“金飯碗”。“現在想來,社區‘早有預謀’。”李新敏說,“一天學8小時,不讓帶手機,嚴格得‘不正常’。結業當天,合格的人直接被帶去急缺妝造師的漢服店參觀,當天拿証當天上崗。”

2899人,這是洛陽老城區過去一年培訓合格的“妝造師”數量。51期培訓班,每一期學員都被一搶而空。在整個洛陽,一年時間新增漢服妝造、攝影等從業人員1.2萬人。

新興職業搶手的背后是新興產業的火爆。在社交媒體上,這兩年,洛陽漢服熱度持續走高。洛陽市乘勢而上,培育形成涵蓋設計、制造、租售、妝造、跟拍等服務的全產業鏈。漢服體驗館達到1200余家,帶動民宿、餐飲、交通等配套產業就業3萬人以上。

漢服妝造師李新敏正在給顧客化妝。人民網記者王佩攝

李新敏就職的漢服店老板呂彥強就是被這股熱潮“卷”到洛陽的。

2022年,在北京從事外貿工作的呂彥強聽到一聲“驚雷”:在河南老家的父母,竟然要在洛陽開一家漢服店!“漢服都是小姑娘玩兒的,你們一把年紀摻和啥?”呂彥強當即反對。

沒想到,在洛陽工作的愛人卻十分支持。“我工作之余去漢服店當過化妝師,我擔保,這生意准火!”在呂彥強的忐忑中,店,開起來了。當年春節,客流量猛增,店裡忙不過來,呂彥強提前請假回家幫忙。

“萬萬沒想到,這一搭手把我自己也搭進來了,這可能就是‘真香’定律。”呂彥強笑著回憶,“人是真多,晚上10點多了,顧客還擠在門口要往裡面涌,全家人都累得快站不住,有錢也不掙了,隻想趕緊關門睡覺。”

在家一個月,營業額比在北京一年工資還多,呂彥強毅然決定辭職,接手漢服生意。頭一件事,就是擴大規模,開新店。用了多久?僅僅三天!營業執照半小時就辦好,最難找的妝造師,政府“送上門”。

“開張時,門頭都來不及換,還是老汽修店的招牌。”呂彥強印象深刻。之所以急,是因為要趕上洛陽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節。新店面積245平方米,化妝台26個,規模相當於老店5倍以上,試營業第一天,利潤就近萬元。

夜晚的洛邑古城迎來一天中的高光時刻,穿漢服打卡的游客排起了長隊。人民網記者王佩攝

小生意折射大市場。漢服已成為洛陽的文旅新符號,吸引著游客前來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

華燈初上,洛邑古城涌入上千名游客。在這裡,唐代酒樓、宋代商鋪,交相輝映﹔小橋流水、青磚黛瓦,一步一景。裙裾飄飄、團扇遮面的古裝佳人或倚窗凝思,或憑欄望月,置身其中,讓人不辨古今。“來一次洛陽、穿一次漢服”,成為無數人的浪漫之約。

漢服,是周穎從武漢來到洛陽的動力。來之前,她特意訂了一家提供免費漢服的酒店。連著兩天,她穿著漢服從麗景門到洛邑古城,從應天門到天堂明堂,解鎖新體驗。“漢服和洛陽的氣質太搭了,滿大街都是‘穿越者’,在這裡,穿著現代服裝反而顯得有些突兀了。”

更讓周穎感到“很受用”的,是洛陽對游客的花式“寵”法:公交地鐵凌晨還在運行﹔政府大院免費停車﹔景區會為穿漢服的游客准備小禮物﹔衛生間裝上設計感滿滿的“公主臭美鏡”……“處處見細節,讓我對洛陽這個城市的好感度拉滿。”周穎說。

最大的誠意是免票的實惠。“人氣火爆的洛邑古城竟然免費!”這讓周穎意想不到。而免費的背后,是洛陽市“算大賬”的“精明”。洛邑古城剛火時,也想收門票增加營收。市委、市政府考慮再三,決定放棄門票經濟,為洛陽引來更大客流量。同時,嚴格控制古城業態,盡可能留給游客沉浸式的文旅體驗。

洛陽漢服研究院設計師制作中國國際時裝周“龍門月窗”發布會服裝。張文琪攝

“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洛陽以古都文化為底蘊,大力發展“穿越式”漢服經濟,形成“漢服+造型+拍攝+寫真”全鏈條產業,打造“漢服+演藝”“漢服+劇本殺”“漢服+研學”“漢服+節會”等組合,多維度、持續地豐富著游客的漢服體驗。

“‘漢服熱’帶火了‘洛陽熱’。我們創新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場景、新業態,從‘看景’到‘入景’,讓廣大游客沉浸其中、自得其樂。持續在‘吃住行游購娛’上下功夫,讓流量變‘留量’,讓洛陽從‘出圈’變‘長紅’。”洛陽市老城區委書記趙書政說。

“文化復興,衣冠先行。‘漢服熱’的背后是中國式審美的回歸和傳統文化的流行。把漢服問題研究透,並與時俱進發揚光大,就是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洛陽漢服研究院院長馬勝杰說。

一件漢服帶火一座城。如今的洛陽,依托“漢服經濟”,激活了文旅融合一池春水。

(責編:尚明楨、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