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推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
南陽市委副書記、市長路紅衛。人民網記者 時岩攝
人民網鄭州10月31日電(記者時岩)南陽是農業大市,也是糧食大市,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南陽做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成效如何?
在10月31日上午舉辦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主題南陽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南陽市委副書記、市長路紅衛介紹,今年,全市夏糧單產達到每畝388.1公斤,同比增長了6.8%﹔總產84.78億斤,增長了6.6%。秋糧雖受嚴重洪澇災害影響,但經過受災地區干部群眾災后搶種、補種、換種,總體上實現了大災之年糧食產量基本穩定。南陽市將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千方百計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努力讓“中國碗”盛更多“南陽糧”,積極為服務全省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路紅衛說,南陽是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的主產區,是全國21個糧食產量超百億斤的地市之一,在服務保障全省乃至全國糧食安全上地位舉足輕重、作用至關重要。一方面,南陽市穩定糧食產量的使命重大。南陽常年糧食種植面積在1900萬畝以上,產量在140億斤以上,約佔全省的11%、全國的1%,其中小麥產量佔全國的1/30,形象地講,南陽1年生產的糧食可供全國14億人吃10天,全國每30個饅頭中就有1個來自南陽,是名副其實的“中州糧倉”。另一方面,南陽防災害保豐收的責任重大。南陽既是小麥條鏽病由南向北進入河南的“南大門”,也是由長江流域麥區向黃淮海麥區發展的“頭道關”,承擔著防控小麥條鏽病擴散的艱巨任務。
近年來,南陽市認真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自覺扛穩政治責任,奮力推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今年,全市夏糧單產達到每畝388.1公斤,同比增長了6.8%﹔總產84.78億斤,增長了6.6%。秋糧雖受嚴重洪澇災害影響,但經過受災地區干部群眾災后搶種、補種、換種,總體上實現了大災之年糧食產量基本穩定。
能取得這樣的成效,南陽市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狠抓。首先是嚴守“一條紅線”穩面積。南陽市深知“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在各類用地需求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科學統籌“三區三線”劃定,優先劃定農田保護區8971平方公裡,全省第一﹔其中,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309萬畝、佔全省的13.3%,全省最多,做到了“應劃盡劃、應保盡保”。與此同時,持續深入開展“非農化”“非糧化”專項整治,嚴格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制度,確保了耕地紅線不破防、農田隻種吃飯糧。
此外,南陽市還狠抓“四大支撐”提產能。一是狠抓良田建設。為提升耕地產出率,南陽市不斷完善“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工作模式,全面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905萬畝。特別是,為吸取今年洪澇災害的教訓,9月份全面啟動了農村溝渠聯通集中整治行動,目前已疏通溝渠4683公裡、打通堵點斷點6895個,分別佔總任務的39%、47%,預計明年汛期前可全面完成任務。二是狠抓良種推廣。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地不選種,一年少兩成”。為加快優良品種選育推廣步伐,我們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依托鄧州全國雜交小麥育種創新基地、許為鋼院士工作站等高能級科研平台,積極開展優良品種選育推廣,先后選育了“宛麥362”“宛玉17”等一批本土品種,推廣了“鄭麥1860”“京科938”等一批外地品種,目前全市主要農作物的良種覆蓋率達到100%。三是狠抓良機運用。我們通過組建區域農機服務中心、打造南陽農機雲平台,大力推動先進農業機械普及應用,全市大型農機存量達到70萬台,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9%。同時,大力推廣機收減損技術,今年麥收機收損失率僅為0.7%,比農業農村部規定標准低了0.5個百分點,直接減少小麥損失420萬斤,相當於增加種植面積5.5萬畝。四是狠抓兩大行動。我們深入實施糧油大面積單產提升和農技人員包村聯戶兩大行動,不斷完善條鏽病等病虫災害和旱澇等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及防范應對體系,全面推廣“噸糧田”“噸半田”集成技術模式,全力保穩產、促增產。如近年來,南陽年均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十余輪次,每年為農民減少灌溉等成本2億多元。又如,面對今年7月份的嚴重洪澇災害,有針對性地制定推廣“排、滲、補、防、控、改”六字措施,最大程度減輕了災害影響,全市累計改種補種玉米等作物142.47萬畝,秋糧生產基本實現了“非災區多增產、輕災區保穩產、重災區少減產”。
此外,南陽市還推行“三化改革”增效益。在推行標准化生產方面,通過依托新型經營主體,持續抓好小麥、玉米、水稻生產標准體系的推廣落實,並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體系。目前,全市糧食作物標准化種植率達到95%以上﹔在大力推進規模化經營方面,南陽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啟動實施“小田並大田”改革試點,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目前,全市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總量達到5.6萬家,土地流轉面積達到451萬畝,托管服務超3000萬畝次,合計佔耕地總面積的70%左右﹔在大力推行產業化發展方面,南陽市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緊緊圍繞“糧頭食尾”做文章,奮力拉長糧食產業鏈條,累計培育以牧原集團、想念面業為代表的國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08家。去年牧原生豬出欄量為6381萬頭,可以說,全國每出欄10頭豬,就有一頭是牧原養殖的。去年全市綠色食品產業集群規模突破1400億元,今年有望達到1700億元。
同時,南陽市還積極落實黨政同責,夯實責任保障﹔用好惠農政策,夯實動力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夯實資金保障。建立財政投入穩定增長和“政銀擔保投”聯動機制,全方位加大糧食安全投入,實現了力度和額度的“兩個隻增不減”,有力助推了南陽盆地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千方百計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努力讓中國碗盛更多南陽糧,積極為服務全省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路紅衛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