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鶴壁:執綠為筆 繪就生態畫卷
人民網鄭州12月27日電(記者肖懿木)黃河一級支流金堤河流經鶴壁市東南部,鶴壁市全域被納入《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是省規劃明確的核心區城市之一。12月26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介紹鶴壁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關注的問題。
鶴壁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鴻嘉介紹,近年來,鶴壁始終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放在重要位置,突出抓好保護治理、水系安全、水資源節約、高質量發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等重點工作,創新機制、務實推進,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在鶴壁落地見效。
編制實施生態修復專項規劃
打造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等9個樣板
堅持規劃先行,完善政策體系。鶴壁市按照國家和河南省規劃要求,編制實施《鶴壁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了“一引領、一示范、一標杆”的發展定位,即生態文明建設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新示范、黃河故道文化展示新標杆,細化責任分工,加強督導協調,推動規劃有效實施。印發《鶴壁市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實施方案》,著力打造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等9個樣板,以“樣板”引領,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形成特色。同時,頒布實施了《淇河保護條例》《辛村遺址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編制了生態修復、水安全保障、文物保護等專項規劃,完善配套措施,為工作開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年均造林超10萬畝
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居全省第一
堅持生態優先,狠抓保護治理。鶴壁落實“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求,守牢生態底線,推動綠色發展,先后創成全國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試點示范。開展全域綠化行動,年均造林超10萬畝,造林面積絕對量保持全省第一方陣,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3.3%、48.8%、21.5%,均居全省第一。實施山水林田湖草試點工程,完成94個露天礦山整治和綠色礦山建設任務,黑山頭玄武岩礦礦山環境生態治理項目入選全國首批優秀典型案例,淇縣二道庄灰岩礦納入河南省綠色礦山名錄。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主要指標同比有效改善,改善率全省排名第7﹔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前三季度,7個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和改善率全省第一。
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制
將黃河水經大功渠引入浚縣
堅持四水四定,強化水資源節約。鶴壁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將月用水量超300噸的企業和用水戶列入計劃用水管理對象,全部安裝遠程監控計量設施。大力推廣工業節水技術和器具,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降低9.34%,超出省定考核目標6.7個百分點。加強農業使用地下水管理,建成高標准農田146.92萬畝,佔耕地面積的86%,佔永久基本農田的92.3%,農田灌排條件穩步提升,高效節水灌溉率達91%。對非居民用水實行三級水量階梯水價,用價格杠杆倒逼節約用水。持續開展違法違規取用地下水專項整治行動,今年以來共排查取用水戶1358戶,補繳水資源稅635萬元。用好黃河水資源,將黃河水經大功渠引入浚縣,實現衛東渠灌區建成后首次通水,充分發揮了灌溉效益。
推進“一室兩城”建設
城市品質優化提升
堅持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鶴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加快推進“一室兩城”建設,淇河實驗室揭牌成立,納入省實驗室序列﹔科創新城入駐高新技術企業75家、市級以上創新平台190家﹔中試城初具規模,建成省級中試基地4家、市級13家,成功轉化中試項目471個。加快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推動功能性新材料、電子電器、鎂基新材料等產業從傳統走向現代、從低端走向高端,轉出新活力﹔積極培育商業航天、生物制造、半導體及工業軟件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目前,鶴壁煤炭產業佔比由最高時的90%以上下降到1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佔比達到54.4%。鶴壁因產業轉型成效明顯三次受到國務院通報表彰。目前,鶴壁擁有中國美麗城市典范、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130多張“國字號”名片,城市品質優化提升,民生底色越來越亮,幸福成色越來越足。
弘揚黃河文化
鑄就鶴壁黃河流域文化地理標識
堅持以文興城,講好黃河故事。浚縣是黃河古道,也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節點。積極推進鶴壁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建成辛村遺址考古保護大棚。辛村遺址、衛國故城等文化遺產遺址得到有效保護,豫北文物整理基地、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等項目加快推進。與北京大學合作組建北京大學子貢儒商研究院,研究大禹在鶴壁治黃的文化精髓,解讀漕運文化、儒商文化等,鑄就鶴壁黃河流域的文化地理標識。深入挖掘傳統文化時代價值,《太行故鄉情》《五岩山》等作品在中央戲曲頻道播出,鶴壁文化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