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春走基層丨60萬畝麥田“暢飲”黃河水

人民網 程明輝 尚明楨
2025年02月11日15:0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魯崗鎮康寨村灌渠通上黃河水。人民網 程明輝攝

魯崗鎮康寨村灌渠通上黃河水。人民網 程明輝攝

春節剛過,春意漸濃。豫北平原的新鄉市封丘縣,麥田裡泥土解凍的簌簌聲與黃河水的歡歌聲交織成春耕序曲。

2月10日,隨著陳橋鎮引黃閘門徐徐開啟,渾厚的黃河水如金色綢緞般鋪展開來,沿著新疏浚的“黃金水道”奔涌向前,浸潤著這片千年農耕熱土。

河南省封丘縣魯崗鎮康寨村村民石秀業在田間澆麥子。人民網 程明輝攝

魯崗鎮康寨村村民石秀業在田間澆麥子。人民網 程明輝攝

“可算把黃河水盼來了!”在魯崗鎮康寨村地頭,村民石秀業掬起一捧河水,水珠順著指縫滑落,在晨光裡折射出細碎的金芒。他身后,汩汩清流正順著電動水泵涌入麥田。“往年這個時候,村道上擠滿了抽水機,輸水帶像長蛇陣扯出幾十米,拖拉機一過就爆管。現在閘門一開,黃河水自己‘跑’到田裡,澆一畝地成本不到五塊錢!”石秀業黝黑的臉上浮起笑意,身后返青的麥苗正舒展著新葉。

這場“水到渠成”的嬗變,源自封丘縣的“溝渠連通”工程。2024年寒冬,封丘縣委書記的筆記本裡記滿了各村的訴求,19個鄉鎮的水利突擊隊頂著朔風開挖溝渠,各鄉鎮長的膠靴上沾著不同河段的淤泥,GPS定位儀的紅點在衛星圖上織就了“水網神經”。

“通過‘清脈通絡’,有效打通了‘旱能澆、澇能排、洪能防’的‘最后一米’,夯實了糧食安全的水利根基。”封丘縣水利局局長李付峰指著縱橫交錯的溝渠圖說。如今,1579公裡“毛細血管”重煥生機,4700畝被侵佔的溝渠土地重見天日,715處涵管如銀鏈般串起一片片沃野。

沉沙池進口閘。人民網 程明輝攝

沉沙池進口閘。人民網 程明輝攝

據了解,封丘縣農田“溝渠連通”工程不僅可以有效抵御自然災害,減少因災害導致的農作物損失,還徹底改善了封丘縣南部鄉鎮沿黃卻用不上黃河水的尷尬局面,讓南部沿黃的9個鄉鎮60萬畝耕地享受到了黃河水澆地的便利。

“黃河水富含有機質,比地下水更‘肥’,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封丘縣農業綜合開發服務中心主任閆利娜說,“預計今年能有更好的收成!”

“等麥收時你們再來,請你們吃黃河水種出來的白面饃!”石秀業笑著說,眼角的皺紋裡,藏著質朴而又熱忱的期盼。

近期,平均每天100余萬立方米的黃河水奔騰而下,不僅滋養著返青的麥苗,更悄然豐盈著地下水位。“引入黃河水灌溉,不僅惠及農業生產,對保護生態環境也有重要意義。”李付峰介紹。

臨近中午,暖陽傾洒在一望無垠的沃野上,陳橋閘口水聲轟鳴,麥苗隨風輕擺,仿佛在向母親河致謝——這綿延千年的哺育,正化作新時代的豐收歡歌。

荊隆宮鎮東干渠引黃情況。人民網 程明輝攝

荊隆宮鎮東干渠引黃情況。人民網 程明輝攝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記者探訪南水北調水源地
  • 探秘“起重機械之都”長垣
  • 微電影《好日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