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打造創新驅動“強引擎” 共繪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鄭東新區召開2025年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

2025年02月23日11:1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會議現場。人民網 霍亞平攝

會議現場。人民網 霍亞平攝

人民網鄭州2月23日電 (霍亞平)2月22日上午,鄭東新區黨工委召開2025年度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錨定河南省委“四高四爭先”總體要求、市委“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和鄭州都市圈建設目標,動員全區上下進一步凝聚奮進合力,矢志擔當作為,加快“三高地、兩中心、一新城”建設,努力當好全市發展的“火車頭”、創新的“發動機”。鄭東新區黨工委書記孫建功主持並講話,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耀宗作工作報告。

2024年,鄭東新區以中原科技城建設為引領,經濟發展保持穩中向好、好中向新的良好態勢,全年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全區GDP完成1502.5億元,GDP總量位居全市第二、開發區第一﹔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指標規模位居全市前列,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高速增長,連續11個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對外直接投資額完成9100萬美元,居全市第一……交出一份極為不易的發展答卷。

縱觀全年,中原科技城創新力、競爭力、引領力持續提升。人工智能、算力、數據、生命科學、量子、軟件等六大新興產業搶灘布局,中原算力谷揭牌運營,26個產業園加快謀劃建設﹔北理工鄭州研究院、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工程等23個重點項目加速建設,海康威視鄭州科技園、粵浦白沙科技創新港(一期)等建成投用﹔“三合一”融合發展再結碩果,建成投用全國首個量子谷,規劃落地高能物理研究中心重大科研項目,中原科技城綜合評價躋身全國348個科技城(科學城)前15強,兩年連續躍升16個名次,跑出了國家創新高地建設“加速度”﹔人民福祉持續增進,城市供水“一體化一張網”改革擴面提質,17個教育集團覆蓋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總數的54.6%,惠及6萬余個家庭﹔黨的建設更加嚴實,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3.0版扎實推進,CBD、智慧島智能城市試點建設初具成效,“大綜合一體化”城市治理新格局加快構建。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收官之年、“十五五”發展謀篇布局之年,也是鄭東新區以中原科技城建設為抓手,加快“三高地、兩中心、一新城”建設,乘勢而上、攻堅突破的關鍵之年。鄭東新區提出,要在“四高四爭先”中找准定位,在“七個要”“五個在”中勇於擔當,聚焦“1243”工作思路,即:堅持中原科技城建設一個引領,突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兩個關鍵,攻堅產業升級、提振消費、改革創新、城鄉融合四項重點,筑牢黨建引領、要素保障、底線紅線三項支撐,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開放、創造高品質生活、實施高效能治理。

堅持中原科技城一個引領。要持續推進“三合一”融合發展,以服務省科學院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為重點,實現中原科技城與省科學院更深層次嵌合,推動中原量子谷一期拓展區建成投用、二期開工建設,啟動量子谷片區城市更新,通過3-5年形成光量子芯片、人工智能、大數據、新型材料等未來產業集群﹔要加快建設各類創新平台,盡快開工建設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年底前建成投用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工程,加快推進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建設,推動多個實驗室落地運營﹔要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快打造一流創新生態2.0版,探索組建中原科技城概念驗証中心,設立概念驗証種子基金,打通資本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裡”﹔要加快創新人才引育,持續實施“青雲計劃”,以高水平科創平台、高質量科創項目招引高層次人才,新引進高層次人才1700人以上,累計聚集各類高層次人才5000人以上,全區人才總量突破35萬人。

突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兩個關鍵。要引育並重招大引強,加大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節會招商力度,招引落地一批引領型、支柱型的好項目、大企業,力爭全年引進100億元以上高質量產業項目1個以上,引進重點項目260個以上,簽約總金額1700億元以上,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盡快培育和孵化一批本地科技型、成長型企業﹔要搶抓政策謀劃儲備項目,在現有已謀劃儲備各類政策性資金項目105個基礎上,再謀劃實施一批新質生產力培育、基礎支撐迭代升級、民生事業改善的標志性戰略性項目﹔要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突出抓好426個重點項目,強力推進富士康新事業總部、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等27個新落地項目加快建設,北京大學鄭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鄭州綜開科創園等68個重大項目主體封頂,鄭州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華為中原區域總部等21個重大項目建成投用。

攻堅產業升級、提振消費、改革創新、城鄉融合四項重點。要攻堅產業升級,在持續做大做強金融、總部、高端商貿等三大傳統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壯大人工智能、算力、數據、生命科學等六大產業集群,打造全市未來產業核心承載區﹔要攻堅提振消費,不斷升級高端消費、做好體育賽事文章等,大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助力鄭州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攻堅改革創新,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企、開發區改革,通過運用DeepSeek等新技術,拓展“RPA政務數字員工”應用范圍,打造“AI+智慧政務”應用體系,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管委會+公司”、放權賦能等重點改革任務﹔要攻堅城鄉融合,穩步推進東風南路、白沙熱電廠等10大片區55個城市更新項目建設,持續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推動省實驗中學等4個項目建成投用,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優化民生保障。

筑牢黨建引領、要素保障、底線紅線三項支撐。要堅持黨建引領,推進“五基四化”建設,用好“黨建+網格+大數據”模式,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要做好要素保障,持續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緊盯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實施聯合走訪機制,為企業發展、項目建設保駕護航,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要守好安全、社會穩定、生態安全、風險防控底線,堅持干字當頭、拼字為先、實字托底,奮力爭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責編:霍亞平、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