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李志偉代表:電子材料產業鏈需協同發展 

人民網記者 慎志遠 肖懿木
2025年03月01日08:4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李志偉在車間查看管紗。人民網記者 慎志遠攝

李志偉在車間查看管紗。人民網記者 慎志遠攝

“人工智能發展離不開新材料的支撐。國產大模型的崛起,給相關新材料行業帶來了更多機遇。”初春的河南,乍暖還寒。河南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遠新材”)高端電子材料產業園建設正酣,第三條低介電紗生產線即將於3月份投產,全國人大代表,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志偉難掩興奮和激動。

成長於紅旗渠畔的光遠新材,是一家集電子級玻纖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生產的低介電玻璃纖維是突破5G和AI算力瓶頸的關鍵材料之一,被廣泛應用於AI服務器、高頻高速通信基站等領域,是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走進公司的織布車間,一排排管紗正在高速旋轉,細若蛛絲的紗線在織機上快速穿梭,織造成一卷卷密實的供芯片、電路板“穿”的電子布。

電子紗單絲直徑不超過9微米,紡成電子布可以用於制造印刷電路板。“小到計算器、手機,大到計算機、軍工、航天都要用到印刷電路板,技術含量高、市場需求大,之前基本由國外企業主導生產。”2010年,部隊轉業的李志偉決定返鄉創業,經過慎重考察,他瞄准了行業前沿的電子玻纖產業。“當時真是太難了!沒條件、沒人才、沒市場,兩眼一抹黑。但修建紅旗渠這麼難,林州人都做到了,我們有信心把這個項目做好。”

依靠科技創新注入動力,光遠新材從無到有,追趕電子紗、電子布生產的世界先進水平。公司在國內率先研發成功4微米電子紗,填補國內技術空白,超細電子紗、超薄電子布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第一,解決了國內行業“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十多年來,光遠新材用一根根直徑僅有頭發絲粗細幾十分之一的電子級玻纖紗,在太行山下構建起一個“微米世界”。

2023年,李志偉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兩年來,他把本職工作與人大代表履職相結合,積極參與實地調研,致力於推動新材料行業及地方發展,帶領技術團隊持續深耕電子玻纖產業,重點攻關以新一代超低損耗低介電材料為主的國家戰略性前沿技術。

今年年初,兩條低介電紗生產線相繼點火投產,讓光遠新材一躍成為國內首家成功研制5G用低介電電子玻纖及制品的企業,實現了相關產品的穩定量產和國產替代。

“這個產業從無到有,再到現在成為林州的主導產業,靠的就是創新和拼搏。”李志偉說,“作為民營企業工作者,我們要堅定發展信心,加強創新和實踐能力,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繼續發揮民營企業的重要作用。”

面對未來的發展,李志偉有著深入的思考。今年,他提交的建議依然與人工智能和新材料息息相關。“呼吁國家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高端電子材料產業鏈協同發展機制。我會認真做好參會准備,把問題找准,把建議提好。”

李志偉表示,光遠新材將持續發揮科研優勢,按照國家電子材料發展戰略和行業應用需求,努力成為全球領先的電子材料生產服務商,為國家AI算力基礎設施的自主化以及國內AI產業的跨越發展貢獻力量。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跟記者體驗一場麥田裡的國家非遺
  • 新春走基層|板車劇團:送戲下鄉60年
  • 記者探訪南水北調水源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