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全國第76全省第一 平頂山高新區創新機制守紅線

2025年04月09日10:35 |
小字號

 走進高新區的產業園區,一個鮮明的發展樣本躍然眼前:300余畝園區土地上“長”出了300多家企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百余家﹔通過標准化廠房建設,更實現了“零新增用地”擴張……這些令人振奮的成績,折射出高新區土地集約利用的“硬核”實力。

近日,國家自然資源部通報顯示,平頂山高新區在全國461個工業主導型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排名中位列第76位、全省第1位。“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高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介紹,通過刀刃向內的改革,探索出從零散用地到連片開發、從低效閑置到高效利用的發展路徑。這背后,是高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打出的“組合拳”——

嚴控增量做“減法”:通過推行小精尖企業進園區、進標准廠房,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保障重點項目優先使用存量用地,從源頭嚴控新增項目佔用耕地。

盤活存量做“加法”:通過打造專業化園區、工業上樓等創新舉措,全面激活存量建設用地潛力,實現土地利用效率倍增。目前已建成專業化園區6個,總佔地面積1500畝,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可容納600家企業,較分散建設可節省土地9000畝,相當於再造一個萬畝良田。

向整治要效益:全域整治的“三贏棋局”

耕地保護不能隻守不攻。高新區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突破口,下活了一盤“耕地提質、生態修復、鄉村振興”的三贏棋。

優化耕地布局。針對耕地碎片化、利用低效等問題,通過整合零散地塊、歸並田坎溝渠,推動農田集中連片整治。結合高標准農田建設,完善灌溉、道路等基礎設施,形成“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的現代化耕地格局,既提升耕作效率,又為規模化、機械化農業打下基礎,讓“藏糧於地”戰略落地生根。

增加耕地面積。通過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復墾工礦廢棄地、開發宜耕未利用地等舉措,科學拓展耕地增量,為區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保障。

賦能生態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將耕地保護與生態修復深度融合。通過污染土壤改良、邊坡綠化、水系整治等措施,修復受損生態系統﹔同步推進村庄綠化美化、垃圾污水處理等工程,打造“農田環繞、綠樹成蔭”的鄉村風貌,為后續耕地保護工作注入持久動力。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實踐表明,高新區正走出一條“耕地保護—生態改善—鄉村振興”互促共進的新路徑,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供了鮮活經驗。

向創新要長效:耕保宣傳的“浸潤式”變革

耕地保護,關鍵在人心。高新區打破“標語上牆、傳單入戶”的傳統模式,推出宣傳新招——

全面升級標示牌。下一步,高新區將全面升級耕地保護標示牌,將原有簡單標識更換為包含面積、位置、保護要求和責任人的“信息牌”,實現“一牌管一田”。

打造特色節日IP。結合“6·25”土地日、地球日等節點,開展“耕地保護大講堂”“田頭普法會”,用方言、短視頻解讀“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八不准’”“耕地保護‘六嚴禁’”“耕地用途‘五不得’”“永久基本農田‘四嚴禁’”等政策規定,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

“護住耕地,就是護住子孫后代的飯碗。這片沃土,我們不僅要守得住,還要讓它更肥、更美、更活!”高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說。(來源:平頂山高新區管委會 作者:李喃喃)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百年首次!36片甲骨回安陽“探親”
  • 南陽:讓千年藥香飄向世界
  • 跟記者體驗一場麥田裡的國家非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