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20℃的風雪化作特高壓工程的基石
——許繼團隊參與哈重特高壓工程巴裡坤換流站建設工作紀實

隊員冒著風雪前行。許繼電氣供圖
4月15日,巴裡坤換流站雙極低端換流閥及閥冷設備安裝圓滿收官。此時的巴裡坤,戈壁的積雪漸融,芨芨草冒出嫩芽。而回望2024年寒冬,這片土地曾見証過一場震撼人心的堅守——許繼換流閥建設團隊,從2024年12月開始,用整整四個月的極寒鏖戰,將-20℃的風雪化作特高壓工程的基石。
在國家“十四五”能源藍圖的壯闊畫卷中,哈密-重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如同一道橫跨山河的鋼鐵長虹,串聯起新疆廣袤的能源腹地與川渝蓬勃發展的經濟脈搏,而位於天山北麓的巴裡坤換流站,正是這項大國工程的起點。
風雪為伴:在冰封之地鑿刻能源動脈
現場安裝期間,每天早上七點,戈壁的夜色尚未褪去,許繼項目團隊的車輛已碾過積雪,駛向巴裡坤換流站。車燈刺破墨色蒼穹,車窗外是呼嘯的風雪與無垠的荒原,似被世界遺忘,又似走到時間的盡頭。兩個小時后,他們抵達施工現場,呼出的白氣瞬間凝結成冰晶,工裝的領口早已凍成硬殼,踩過咯吱作響的積雪,推開閥廳的大門——這裡,是他們的戰場。
為了確保工程按期投運,團隊每天堅持14小時高強度作業。晨光未露時,他們已在閥廳內架設設備﹔星垂曠野時,仍在核對最后一組數據。而到了深夜,停電時,簡陋的工棚內溫度跌破零下20℃,冷冽的寒風貼著牆面和地面的縫隙透骨而過,一群人裹著公司緊急調運的加厚棉被蜷縮取暖。強挨過一夜霜寒,早起的清晨一口溫水潤喉太過於奢望,極度嚴寒的天氣下,保溫壺裡的熱水也撐不過兩小時,冷水洗漱的觸感更讓人寒毛直豎。他們卻總能苦中作樂,“冰水豈不是更提神,可以精神抖擻一整天。”
破冰踏雪間,看他們積力所舉,無往不勝。團隊中,連續駐守現場的有之,輾轉支援多個現場建設的有之,高燒仍舊堅守崗位的有之,這邊吊瓶剛拔轉身跑去鋪光纖的也有之……然而,更多的時候,他們都是默不作聲埋頭苦干,隻在工程日志裡留下一行行朴素的記錄:“今日完成12台閥組件和12台電抗器的吊裝工作。”
在冰原上繡出“特高壓精度”
極寒凍結了土地,冰封不住建設者的匠心。面對換流閥安裝的“毫米級”精度要求,許繼團隊踐行“三個不相信”精神內核,以近乎苛刻的標准,在冰原上繡出了中國特高壓的“工藝圖騰”。
“長存敬畏之心,確保萬無一失”已成為他們刻在骨子裡的質量信念。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團隊成員不斷精進技能,從閥塔組裝的力學原理到螺栓扭矩的細微差異,事無巨細。安裝過程中,技術人員全程駐守現場,手把手指導施工人員調整角度、校准水平,“人盯人”織密責任網,確保每一個環節“一次做對、一次做好”。質檢員對預組裝后的所有零部件進行“顯微鏡式”的檢查校核。力矩線畫得不直?返工!水管墊片不平整?重裝!團隊基於長期實踐總結出“三查三驗”法則:自查、互查、專查﹔初驗、復驗、終驗。用他們的話說:“特高壓工程,容不得半點‘差不多’。”
如今,巴裡坤換流站中許繼雙極低端換流閥及閥冷等全部供貨設備的整體安裝工作已經完成。(來源:許繼電氣 作者田欣 李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