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行進中國|糧食大省何以瞄上“人形機器人”產業

人民網“行進中國”河南調研採訪團
2025年06月15日09:16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面部表情惟妙惟肖,移動步態自然流暢,端茶倒水行動穩健,顛球功夫出神入化……6月12日,走進位於河南省科學院的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不同形態的機器人在多元場景中各顯身手,展現著河南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創新活力。

什麼是具身智能?具身智能是未來產業的重要方向,指的是將人工智能融入機器人,使其具備環境感知、自主決策和精准執行能力,可在工業、服務等場景與人協同作業的智能體。簡單地說,具身智能就像給傳統機器人裝上了“大腦”和“肌肉”,使其“有趣的靈魂”和“好看的皮囊”二者兼備。

“聚焦具身智能的‘本體、小腦、大腦’三大核心問題,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攻克了仿生驅動控制、多模態大模型、魯棒感知交互等關鍵技術,解決了傳統機器人效率低、安全性差等問題。”實驗室執行主任李清都介紹,“以‘行者二號’為例,這款人形機器人身高170cm,體重隻有32公斤,續航能力可達6小時,主要採用了仿人肌腱驅動的方式,以繩驅技術作為腿部驅動方式,機器人重量更輕、力量更強、運動更靈活,在行業中屬於首創。”

今年,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將有近1000台“河南造”具身智能機器人投入使用。它們化身“環保衛士”拆解動力電池,成為“田間管家”助力智慧農業,還跨界擔任“舞台演員”參演《巨物之城》,在制造、農業、文創等多領域,展現科技賦能產業的新圖景。

作為糧食大省的河南,何以在機器人產業領域嶄露頭角?

從產業發展層面,河南龐大的人口數量,使其在應用場景開拓、數據採集上擁有天然優勢﹔工業基礎上,省內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50多家重點企業覆蓋整機、核心零部件和系統集成等領域,減速器、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已具備一定產業基礎,部分產品有望實現國產化替代。

根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到2029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750億元,2035年更有望突破3000億元。​

把握機遇,前瞻布局。2024年8月30日,《河南省具身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發布,明確統籌推進技術、產業與市場發展,以人形機器人為引領,加快具身智能產業創新。同時,《河南省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政策提供配套保障。​

河南將人形機器人納入“7+28+N”產業鏈群細分產業鏈,成立工作專班,並設定目標:到2027年初步建立產業體系,培育一批研發機構與企業﹔到2030年建成國內重要的具身智能創新發展高地。2025年,河南還將圍繞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實施多項科技專項,設立10個重大產業類專項,全力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我們‘落戶’鄭東新區中原科技城,這裡集聚了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了超算、智算、通算為一體的算力布局,為具身智能大規模數據訓練和資源調度提供了強力支撐。”李清都說,“實驗室下一步將持續聚焦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等關鍵技術,致力構建首個人形機器人室外訓練場,加快人形機器人應用落地,未來發展,我們很有信心。” (徐馳、尚明楨、慎志遠、王佩、宋芳鑫、霍亞平)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楊曉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