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河南陝州:“甘棠議事”解民憂

2025年06月23日16:00 |
小字號

公安局反詐民警深入學校開展反詐互動宣傳。 侯怡康攝

公安局反詐民警深入學校開展反詐互動宣傳。 侯怡康攝

陝州,古稱棠邑,乃召公手植甘棠之地。

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至今流傳著召公在甘棠樹下處理政事,解決紛爭,訴訟斷案的故事,成語“甘棠遺愛”便由此引申而來。

3000年過去了,陝州區廣大黨員干部弘揚召公“甘棠遺愛”精神,聚焦矛盾糾紛“發現早、處理小、解決了”,逐步形成“網格前哨排查、智慧平台分流、多元協同化解、法治保障固本”的“甘棠議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率、群眾滿意率“雙提升”。

“夏天來了,降雨增多,幸虧社區出面積極協調,才讓被道路施工挖斷的下水道得到及時修復。”近日,原店鎮東二社區玻璃廠小區居民王書牢逢人便說,“要不然,可有罪等著受……”

近年來,陝州區在農村(社區)全面推廣“小板凳議事”協商機制,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搭建“流動議事廳”,採取“干部說政策、鄉賢講道理、群眾談訴求”方式,現場化解土地流轉、鄰裡糾紛等矛盾。

陝州區委政法委分管平安建設副書記王偉東介紹,通過深化“甘棠議事”品牌建設,建立“群眾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服務模式,已累計解決小區充電樁安裝、廣場舞擾民等民生問題860多件。

前不久,西李村鄉一名村網格員在走訪中發現一起因宅基地引發的家族矛盾,該鄉平安建設辦公室運用“甘棠議事”模式,第一時間協調自然資源所、司法所、村委會等部門現場聯合辦公,講法律,說政策,化心結,終於讓雙方握手言和,成功避免了矛盾激化。

陝州區委政法委堅持科技引領,將數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入基層平安建設。在充分走訪調研基礎上,將全區276個行政村(社區)劃分為2244個基礎網格,組建“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志願者”服務團隊,實行“一日雙巡、三必到訪”(即重點人員每日必訪、隱患區域每日必查、矛盾糾紛每日必報)。同時,堅持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日篩查、周分析、周通報、月總結”,依托三門峽綜治管理平台形成“風險隱患問題清單”。

創新推出“陝閃辦”二維碼線上解紛平台,在鄉(鎮、社區)、商超、社區等場所布設“掃碼說事”二維碼矩陣,群眾掃碼即可在線提交訴求。平台實行三級預警機制,構建“群眾掃碼——平台派單——限時辦理——跟蹤問效”的全流程閉環。自運行以來,群眾點擊量超過70000次,累計受理訴求320件,辦結率100%。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甘棠議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推行以來,陝州區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同比上升24%,群眾越級信訪量、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33%、36.2%、17.3%,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擦亮了平安底色。

“小耳朵仔細聽,陌生電話不回應……”這是6月4日甘棠街道臨湖社區拍攝的《全面反詐社區同行》短視頻中,幼兒園小朋友的現場聲。從“崤函說法·甘棠課堂”到“法治細胞培育工程”,從陝州鑼鼓書《單大媽接娃》到蒲劇《巡回法庭進農家》,從“甘棠樹下”檢察文化品牌到“法律知識進校園護航青春助成長”活動……陝州區堅持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多方位、多維度地以案說法,以案釋法,讓人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今年以來,陝州區又積極推行“4+1+N”基層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統領作用。組織276名行政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包村干部,828名鄉賢,860名共青團、婦聯、工會等補充力量,聯合3635名“五員”(法治副書記、“一村一警”、名法律顧問、網格員、調解員)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社會治安防控,有力維護全區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截至5月底,我們累計化解矛盾糾紛2273個,成功推動基層治理從單一主體向多元共治轉變。”陝州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李剛表示,下一步,陝州區將用心念好訪、連、議、送“四字經”,全面構建“甘棠議事”基層解紛新模式,持續提升基層高效能治理水平,努力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陝州大地孕育“平安碩果”,綻放絢麗光彩。(來源:陝州區委宣傳部 作者肖偉)

(責編:霍亞平、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博物館銅鏡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