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便利化讓企業“出海”加速度

一部手機即可幫助大山裡的企業完成海關查驗,一副AR眼鏡實現專家“雲支持”,7分鐘破解查驗難題……鄭州海關創新通關作業模式,助力200余家進出口企業快速“出海”,為河南省外貿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盛夏,在豫西伏牛山深處,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貿經理曲全武一大早便忙碌起來,一邊盯著冷庫中即將打包完畢發往韓國的蘑菇菌絲,一邊跟三門峽海關查檢人員溝通查驗時間。
在車間裡,曲全武引導查檢人員到申報貨物所在冷庫,而屏幕另一端,一名具備專家資質的關員在辦公室通過智能視頻軟件同步查看貨物標簽和狀態。
“核對批號、檢查是否霉變、是否有根莖葉果、查看菌絲形態……”現場查驗關員對著眼鏡輕聲報讀,專家在遠端遠程同步記錄,18分鐘后,檢查完成的信息已反饋到企業端界面。
“時間大大壓縮了,很方便!”曲全武興奮地說:“現在通過‘中心+現場’模式協同完成查檢作業,用時少速度快,非常適合蘑菇菌絲這種對時效要求很高的出口產品。”
以前貨物出口前查檢,海關都是派兩名關員到達現場進行,常常需要等待。曲全武介紹:“可菌絲的活性等不起啊,有次韓國客戶緊急追加了一個大訂單,海關緊急從兩個地市協調了關員來現場查驗,十幾個冷藏車才沒耽誤發車。”
海關關員與企業人員通過手機遠程連線對企業出口竹木草制品進行檢查。鄭州海關供圖
柳編是大別山革命老區的傳統手工藝品,在國際市場上備受青睞。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信陽革命老區,傳統的手工竹木草制品正以月均80多單的速度發往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得益於高效的通關速度。
在信陽海關業務現場,查檢科科長張秋華點開電子地圖,一個紅色標點標注著“固始縣隆仡工藝品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位於大別山深處的企業。
“以前去一趟要穿河道、繞鄉道,到達企業需3個多小時,遇上雨雪封路只能改期。”她滑動屏幕,切換到最新的查驗記錄,“今天上午剛抽中一批出口柳編制品,利用‘中心+現場’模式開展遠程視頻查驗,企業人員在倉庫拿著手機設備,我們在指揮中心遠程監督指導拆箱和核對工藝標簽、貨物信息等,全程20分鐘就能完成查驗放行。”
張秋華記得,前段時間暴雨季,當她遠程指導完成固始三河尖鎮一家出口柳編查驗時,企業負責人特意發來感謝視頻:“通過手機視頻遠程連線這個‘千裡眼’,從申報、開展竹木草制品檢驗到出具証書,現在不用1個小時就完成了,隨報隨檢,通關速度比我們送貨還快!”
后台關員與現場關員通過AR眼鏡連線開展出口電動汽車聯合分析研判。鄭州海關供圖
在鄭州鐵路口岸,一批長安、名爵等電動汽車即將從這裡運往白俄羅斯。
面對復雜的電池、電機配置及各種細分型號如何進行符合性查驗,怎樣滿足企業迫切的通關需求?現場,工作人員迅速啟動專家遠程支持,智慧系統在1秒鐘內精准匹配到1名商品檢驗領域專家,高清畫面穩定傳輸至指揮中心大屏。
“請將鏡頭再靠近銘牌右上角,對,穩住。”后台專家通過AR眼鏡的共享屏幕功能,將對照案例疊加顯示在現場關員眼前的畫面上,指導現場關員快速完成了車輛型號的確認查驗,僅耗時約7分鐘。
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河南省出口電動汽車貨值111.8億元,同比增長245.9%。“中國的電動汽車在中亞和歐洲國家非常受歡迎,無論是從技術還是續航上都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產業提速發展背后,離不開通關便利化。”代理電動汽車出口報關公司工作人員王晶表示。
“‘中心+現場’作業模式是打破區域界限、整合人力資源的創新實踐,通過科技賦能,實現了從‘單一現場’到‘雲端+實地’的無縫對接,助力出境種苗、進境加工食品和糧食等50多個業務領域貨物通關速度提升30%以上,惠及200余家進出口企業,為河南省外貿企業便利出口按下‘加速鍵’。”鄭州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