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金融“活水”澆出“智慧田”

程明輝
2025年07月24日10:22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蘭考縣紅廟鎮高標准農田。人民網 程明輝攝

蘭考縣紅廟鎮高標准農田。人民網 程明輝攝

七月的豫東平原,蘭考紅廟鎮萬畝高標准農田生機盎然。智能傳感器捕捉土壤變化,5G指揮中心數據跳動,紅城農業負責人金鵬飛笑稱:“手機點兩下,半小時澆三四畝地,比以前扛水管強多了。”

這片2023年建成的示范區,每畝投資超3000元,配全自動化設備,成“整縣推進”樣本。數字鄉村服務中心的“四情監測系統”實時預警,工作人員展示:“靠數據每畝年省200多方水,化肥農藥少用三成,產量不減反增。”

然而,這般“科技范兒”曾因資金卡殼。高標准農田前期投入大、回本慢,不少農戶、企業望而卻步。蘭考以“建設+運營”破題,紅城農業牽頭,專業公司運營,農行河南省分行送來“及時雨”,解了投入難題,讓科技設備落地生根。

據了解,通過對蘭考縣高標准農田項目創新服務模式、做好綜合經營,農行河南省分行打造了金融服務高標准農田建設的示范樣板,有效帶動糧食領域貸款較快增長。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支持近百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授信金額34.08億元,累放16.8億元。

蘭考縣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台。毛嘉悅攝

蘭考縣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台。毛嘉悅攝

在做好高標准農田金融服務的同時,農行河南省分行以田破局,強化多部門聯動協作,圍繞上下游客群,打造糧食全產業鏈綜合服務模式。

“種糧有‘糧農貸’,買農機有‘農機貸’,收糧時還有專門的貸款托底,手續簡單,到賬還快。”種糧大戶郭勝民最有體會,去年他想擴大種植規模,資金周轉不開,申請貸款后三天就到賬了,“以前貸款跑斷腿,現在手機上填填信息就行,咱農民也能輕鬆‘借錢種地’。”

農行的金融“活水”還澆出了“抱團干”的甜頭。在蘭考,零散的地塊通過“流轉+托管”連成萬畝大田,收割機在田壟間穿梭,統一採購的良種、化肥直送地頭,就連銷售都有專業團隊對接。

“土地流轉后,俺一畝地每年能拿800元租金,在地裡打工一天還能掙80塊,比自己種地劃算多了!”雙楊樹村村民李大姐算起賬來清清楚楚。她家裡的5畝地,以前自己種小麥、玉米,除去成本一年剩不了幾千塊,現在“旱澇保收”,收入翻了近一倍。

如今的蘭考,21萬畝高標准農田像一塊塊綠色的棋盤,在豫東大地上鋪展開來。田埂上,智能噴頭有節奏地旋轉﹔機房裡,墒情、虫情等各類數據閃爍不停﹔村庄旁,“共富工坊”裡笑聲陣陣……在農行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下,高標准農田建設,不僅筑牢了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更讓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讓鄉村振興的底氣足了起來。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博物館銅鏡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