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水利工程升級:防洪標准大幅提升 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隨著“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到來,鶴壁多個水利工程建設已經完工,具備使用條件,為今年汛期流域行洪安全提供保障。
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防洪影響處理工程,關系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位於鶴壁市淇濱區及開發區的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防洪影響處理工程(鶴壁市)第三批施工一標段主要施工任務有進口樞紐段、明渠、導流溝段、暗渠段,
目前已完成所有施工任務,具備行洪條件。本工程主要通過進口樞紐分流建筑物及新建導流溝,將洪水從渡槽前端分流,解決蓋族溝渡槽下游溝道過流能力不足的問題,避免南水北調總干渠漫水風險,使總干渠蓋族溝渡槽防洪標准達到200年一遇,保障南水北調總干渠安全運行。
為了全面提升防洪減災和水資源保障能力,河南鶴壁加快推進蓄滯洪區、河流治理等一批重點水利項目建設,總投資達43.34億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將完善當地6個蓄滯洪區的防洪堤、圍村堤、進退洪設施,提升淇縣共產主義渠、浚縣淇河等重要河道行洪能力,進一步完善全市水利基礎設施防洪體系,提升防洪減災能力。
在位於鶴壁淇縣西崗鎮南大李庄附近,新建的大李庄閘7孔閘門已經全部處於開啟狀態,完全能夠具備行洪能力,過流能力可達1387立方米/秒,是之前的3倍多,不僅可以通過控制櫃進行控制,還可以在控制室進行電腦化自動控制,此外還加裝了手動控制裝置,確保在停電或極端天氣仍可應急啟閉閘門,保証行洪安全。
在另一處新建水利工程思德河閘站,工作人員也在7月中旬完成了對閘門最后的調試,思德河閘站採用“防倒灌閘+泵站”一體化設計,可有效防止共產主義渠水倒灌至思德河。河南鶴壁投資8000萬元主要新建思德河、八米溝、淇河三處排澇泵站,重點解決共產主義渠支溝洪水倒灌、蓄滯洪區退水不暢等問題,為淇縣及周邊地區提供堅實的防洪屏障。
鶴壁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淑潑告訴筆者,鶴壁市重點實施了蓄滯洪區提升,衛河、共產主義渠、淇河治理等159個補短板強弱項水利項目。在鶴壁進入主汛期的關鍵節點前,大李庄閘重建、胡庄閘改造、思德河排澇泵站新建、蓋族溝清淤護坡等防汛重點工程已建成投用,進一步增強了共產主義渠、淇河、思德河等河道行洪能力,確保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來源:鶴壁市委宣傳部 作者:霍丹 杜嘉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