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黃金果” 種出好“錢”景

七月的陝州區,瓜果飄香,西張村鎮太陽村珍珠棗油桃種植園裡滿是豐收的喜悅。郁郁蔥蔥的桃樹下,該區農業農村局果品種植專家劉宏豐蹲在田間,向種植戶趙新娟細致講解珍珠棗油桃晚熟品種的管理要點。“再有一周這批果子就能上市,今年的行情可不錯!”趙新娟望著沉甸甸的枝頭,眼裡滿是期待。
這個曾名不見經傳的小果子,如今已成為當地早熟水果的“明星”和全區特色農業的“金字招牌”。今年,珍珠棗油桃產量達400萬公斤,產值突破2000萬元,成為村民增收的“黃金果”。
“種了十年毛桃,不如種三年油桃賺得多。”說起轉型之路,趙新娟打開了話匣子。早年她和鄉親們一樣,守著幾畝毛桃辛苦勞作,“毛桃價格常年在一塊錢左右徘徊,稍好點的品種得套袋,雇人、買袋成本下來,一畝地忙活半年也就掙千把塊。”202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發現珍珠棗油桃不用套袋、耐儲存,成熟早且甜度高,更重要的是省工省力,當即決定試種60畝。
第一年挂果就讓她嘗到了甜頭,不套袋省去每畝近千元人工成本,早熟特性避開水果集中上市期,地頭收購價穩定在4元左右,是毛桃的兩倍多。算下來一畝地能淨賺兩萬多,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趙新娟說,效益擺在眼前,鄉親們紛紛上門請教,她毫無保留地分享技術,帶動周邊農戶抱團發展。
從60畝到1500畝,再到如今全區1800畝的規模,珍珠棗油桃的種植版圖不斷擴大。為更好地幫助種植戶產業發展,該區農業農村局組建了技術專家服務專班,從選種、育苗、栽種到病虫害防治全程跟蹤指導,實地解決農戶管理難題。
“現在都是訂單農業,果子還在樹上就被訂光了。”趙新娟指著手機裡的訂單記錄,笑意盈盈地說。這種“以銷定產”的模式,讓種植戶們吃下了定心丸。依托趙新娟搭建的銷售網絡,全區500多戶種植戶告別了“賣果難”的困擾。
“以前種毛桃得自己拉到集市上賣,遇上雨天爛一地。現在坐在家裡等客商上門,價格還高。”當地種植戶王大爺算起收入賬:家裡8畝地,今年光種油桃就收入20多萬元,比過去種糧食翻了十番。
產業的輻射效應不止於此。在王家后鄉劉家山村新建的珍珠棗油桃種植園,標准化的灌溉系統、智能化的溫控設備一應俱全。“這個種植園畝產可達六千斤,能帶動周邊三個村的村民增收。”趙新娟介紹,種植園還配套建設了分揀中心和冷庫,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
“6月底早熟品種就賣完了,下半年能騰出手來搞養殖、跑運輸,兩份收入更穩定。”村民李大姐的話,道出了珍珠棗油桃的另一大優勢:採摘期集中在6月至8月中旬,不耽誤農閑時節發展其他產業。這種“短平快”的特色種植,為農戶開辟了“四季增收”的新路徑。(來源:三門峽陝州區委宣傳部 作者:張玉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