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醫療“智”匯鄭州航空港 共探產業合作新路徑

2025中歐國際醫療產業合作交流會在鄭州航空港啟幕。鄭州航空港黨群部供圖
人民網鄭州8月1日電 (辛靜)8月1日上午,以“深化中歐醫療合作,共創健康產業未來”為主題的2025中歐國際醫療產業合作交流會在鄭州航空港啟幕。來自中歐醫療領域的100多名政企代表齊聚“空中絲綢之路”先導區,共探產業創新與跨境協作新路徑。
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航空港區管委會主任田海濤在開幕致辭中介紹,河南是擁有近億人口的大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數量、總床位數均居全國第一,醫療機構總數全國第三,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5萬個,2024年診療6.8億人次。鄭州航空港作為全國唯一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正以“科技創新+制度型開放”雙輪驅動醫療產業發展。這裡集聚了河南省醫學科學院等高能級創新平台,落地了5家省級實驗室、12個臨床研究所,還匯聚了多家省級醫院等醫療資源。截至目前,中原醫學科學城簽約重點項目88個,吸引264家生物醫藥企業落地,全國醫藥工業百強覆蓋率超30%,碧迪、飛利浦等跨國企業與國藥、華潤等央企全線入駐。
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此次交流會旨在匯聚全球智慧與資源,探索中歐醫療產業合作新路徑,希望與更多跨國醫療企業合作,打造“全球研發、港區轉化”的創新生態。碧迪醫療大中華區副總裁李平透露,本次大會源自2024年11月第七屆進博會的共識,在河南政策支持下,中國首款女性專用導尿棒僅用40天完成審批,公司將持續深化“根植中國”戰略。瑞士中心中國總經理金玉則肯定了鄭州航空港的平台優勢,稱瑞士看重其完善的產業基礎和市場優勢。
會上,中原醫學科學城成為關注焦點。河南省醫學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中原醫學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楊曉峰介紹,中原醫學科學城規劃面積96.81平方公裡,該區域已構建起“五醫聯動”發展格局:匯聚5家省級實驗室、27個醫學研究所,引進12位院士等高端人才﹔建設7大特色產業園區,提供超200萬平方米專業載體﹔設立總規模185億元的產業基金矩陣﹔出台專項扶持政策,單個項目最高獎勵可達6000萬元,目標是到2030年引育企業超1000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規模破千億元。
中歐國際醫療合作產業園揭牌。鄭州航空港黨群部供圖
交流會還迎來兩大合作成果落地:鄭州航空港與萬疆創新、瑞士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並揭牌中歐國際醫療合作產業園,三方計劃在瑞士設立海外協同創新中心並共同舉辦醫療行業活動﹔與碧迪醫療、華潤醫療簽約產業基地項目,擬投資落地“一總部一中心兩基地”,該項目將填補鄭州航空港在高值耗材生產領域的空白。
如何破解縣域醫療資源配置少、技術能力不足等痛點?全球診斷領域前六強企業快奧森多(QuidelOrtho)大亞太區總裁林妍分享了“IVD賦能縣級醫院”經驗,其技術已服務中國4000余家醫療機構,能顯著提升急診效率,如單家縣醫院年均可節約高鉀血症篩查醫療費用166萬元。
圓桌討論環節,多位嘉賓探討了中歐醫療合作的機會與挑戰。大家認為,中國醫療創新產業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突破”轉型,需多方協同構建創新生態。此次交流會的成功舉辦,標志著中歐醫療產業合作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鄭州航空港將加速構建“研發-轉化-產業”全鏈條創新生態,為全球醫療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