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從一根絲到一條鏈

布機工序。人民網記者 慎志遠攝
盛夏的河南平頂山,機器澎湃的律動中透著創新的活力。
在平煤神馬帘子布發展公司捻線車間,百余台捻線機正高速運轉,一束束雪白的尼龍纖維在錠子上翻飛纏繞,瞬間擰成堅韌的絲線並卷繞成筒。
布機車間的智能顯示屏上,每米帘子布的品種參數實時跳動。“你看這布面平整度,機器自動校准,誤差不超過0.1毫米。”平煤神馬帘子布發展公司副總經理楊朝勇話裡滿是自豪。
作為橡膠輪胎的骨架材料,這條年產5.5萬噸高性能浸膠帘子布生產線生產的產品,都能精准匹配米其林、普利司通等世界著名輪胎企業的需求。
“全球每4條高端輪胎,就有1條使用我們的骨架材料。”楊朝勇說。
布機工序。人民網記者 慎志遠攝
2023年以來,公司以“可用、好用、易用”為導向,不斷推動智能化建設,在降低職工勞動強度的同時,生產效率提高了14%以上、單位產值能耗降低30%,成本控制能力顯著增強。
帘子布捻線工序。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帘子布由尼龍66制成,這種來自煤炭的化工產品既藏在大飛機輪胎裡,也擰在艦船纜繩裡,如今還走進尋常百姓家——高端瑜伽服的彈力面料、沖鋒衣的耐磨內襯,都有它的身影。
但是長期以來,生產尼龍66的關鍵原料己二腈被國外壟斷,“每年我們都要花費巨額資金進口,還常被斷供。”平煤神馬尼龍科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禹保衛說。
尼龍改性工程塑料產品展示。人民網記者 慎志遠攝
轉機出現在2025年6月。在平煤神馬尼龍科技公司展廳,一瓶透明的可替代己二腈樣品靜靜陳列,它正是打破壟斷的“鑰匙”。如今,10萬噸/年艾斯安裝置在平煤神馬投產,企業用自主研發的工藝、設備和催化劑,實現了己二腈的完全替代,“新產品反應條件更溫和,不僅投資成本低,而且安全性更高。”禹保衛介紹。
而就在艾斯安裝置投產后,平頂山高新區尼龍新材料產業園傳來新消息:河南美聲新材料公司的阻燃PET材料通過極限測試,實現了進口替代。“原料就來自隔壁平煤神馬,完整的產業鏈給了我們創新底氣。”公司總經理張學偉展示著制作這種材料的切片。
作為我國尼龍產業的發源地之一,近年來,平頂山市聚合尼龍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以37家研發平台為支點,撬動從“卡脖子”技術攻關到差異化產品開發的全鏈條創新,傾力打造“中國尼龍城”,讓“平頂山造”的尼龍產品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高端領域嶄露頭角。
如今,這條從黑色煤炭中成長出來的綠色產業鏈,正編織著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慎志遠、王玉興、程明輝、肖懿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