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黑金”石墨的綠色轉型

焙燒車間。人民網 程明輝攝
8月,暑氣正盛。平頂山市寶豐縣,河南五星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裡,一塊塊黢黑的石墨坯料,經過激光檢測、數控加工,轉眼就變成鏡面般光滑的半導體用石墨部件。
這塊看似不起眼的石墨,藏著平頂山新材料產業的“破局密碼”。
石墨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半導體、金屬連鑄等行業。煤焦資源豐富的平頂山市,發展石墨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然而,曾經的平頂山在高端石墨領域並無優勢。彼時,國內市場的電火花石墨被國外品牌佔據,高端產品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制於國外,產品性能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只能在中低端市場艱難求生。
焙燒車間。人民網 程明輝攝
轉折來自對創新的執著。2021年以來,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建成國內領先的高純石墨實驗室,組建起由多名博士領銜的研發團隊,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湖南大學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攻克了一項又一項技術難關。
133項有效國家專利的取得,讓產品性能實現了質的飛躍,不僅在電火花石墨領域實現了國產替代,還在半導體、氫燃料電池等多個領域填補了國內空白。
“針對第三代半導體石墨純度要求高、熱膨脹系數低的行業難題,2023年我們研發推出了多款新品,讓‘卡脖子’領域再少一個‘軟肋’。”公司精加工技術部經理趙廣亮說,如今公司高純石墨產銷量已穩居行業前列,實現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逆襲。
在焙燒車間,曾經彌漫的瀝青煙得到了有效治理。“這套密閉收集系統,把有害氣體變成了燃料。”車間技術人員介紹說,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2024年,企業搶抓機遇,投資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項目,主要建設風電、儲能電站及配套設施,年發電量為4700萬度。
“今年內全部建成發電,就像給生產線裝了個‘綠色充電寶’,預計年節約電費2400萬元。”
石墨制品。人民網記者 慎志遠攝
這種綠色發展模式的背后,是當地石墨產業鏈的協同發力。從原料煅燒到成品加工,形成了節約、高效、短流程的“吃干榨淨”的循環經濟模式。
近年來,平頂山市緊扣“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目標,以等靜壓石墨為切入點,打造高端石墨產業鏈﹔以碳炊具為切入點,發展高檔生活用具產業鏈,擁有以五星新材、東方碳素、博翔碳素、開元石墨等公司為龍頭的高純碳材料企業60余家,人造高純石墨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慎志遠、王玉興、程明輝、肖懿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