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行進中國︱“軸”勁轉出工業加速度

人民網“行進中國”河南調研採訪團
2025年08月22日11:30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洛軸智能工廠。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洛軸智能工廠。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近日,行進中國河南調研採訪團走進洛軸集團智能工廠,一件件身懷“絕技”的軸承令人振奮不已。有的小如硬幣,能在精密儀器裡舞動“微米級芭蕾”﹔有的大如圓桌,曾助力海上風電機組創下全球風電單日發電紀錄。

“這是盾構機主軸承,讓咱的‘地下蛟龍’甩開國外掣肘,在岩層裡暢行無阻﹔還有這個外徑超2米的‘巨無霸’,硬生生把中國海上風電技術標杆插在世界之巔。”言語間,洛軸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劉明輝充滿自豪。

這份自豪背后,藏著無數實驗室的不眠之夜,藏著從“白送都不用”到“點名要洛軸”的逆襲之路。

曾經,盾構機主軸承技術被國外死死攥在手裡,全球僅幾家公司掌握核心密碼。洛軸研發團隊千辛萬苦研發出產品,卻在市場上碰了壁。“就算不要錢,我們也不敢用。”劉明輝記得當年企業推銷盾構機主軸承時被拒的窘迫,“盾構機是天價家伙,要是鑽到半路‘趴窩’,誰扛得起這個責任?”

盾構機軸承。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盾構機軸承。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為了撬開市場的門縫,洛軸從檢修服務做起:先換個小滾子試試?再換套保持架看看?一點點用性能說話。整整四年,他們像打磨璞玉般雕琢產品,終於讓客戶敢把整台盾構機的“關節”交給洛軸造。

如今,洛軸的盾構機主軸承已實現從3米級到12米級的跨越,可靠性等指標達到國際同類水平,價格卻只要進口貨的1/3。“當年把我們拒之門外的客戶,現在已經成了我們的‘鐵粉’。”劉明輝笑得爽朗。

如果說盾構機軸承是“大國重器”的“關節”,那麼風電軸承就是“綠色能源”的“心臟”。

2022年,當洛軸接到16兆瓦海上風電主軸承的研發任務時,全世界最大的風電機組才10兆瓦。這個直徑超3米的“巨無霸”,得在強腐蝕的海水中扛住25年風浪,精度和可靠性要求堪比太空設備。

新能源汽車減速箱軸承。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新能源汽車減速箱軸承。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從結構設計到熱處理工藝,全是‘從0到1’的硬仗。”青年工程師劉好潔帶著團隊扎進車間,方案改了幾十輪,試驗做了上百次,終於讓這個“海上心臟”平穩跳動。首台搭載它的風機在福建海域經受住12級台風考驗,單日發電量創下全球紀錄。

創新的“軸承”從未停轉。2023年,洛軸的“太空軸承”跟著“神舟家族”叩問蒼穹,在無重力環境下保持零故障運轉﹔2024年,18兆瓦風機的“旋轉關節”在南海安家,再次刷新世界風電裝備批量裝機紀錄﹔2025年盛夏,為百米級射電望遠鏡量身打造的“無齒轉盤軸承”下線,能在3.3公裡外精准鎖定乒乓球大小的目標,讓中國天文觀測裝備的“眼睛”亮到世界前排。

一路走來,洛軸人攥緊創新的“金剛鑽”,憑著一股子“軸”勁,把一個個“卡脖子”的短板,磨成了敢跟國際高手過招的長板。如今,企業高端軸承產值佔比達70%。“十四五”期間,已有13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水平,多款產品打破國外壟斷。這些轉動的精密軸承,正以微米級的精度,轉出中國工業的加速度。(慎志遠、王玉興、程明輝、肖懿木)

點擊進入專題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博物館銅鏡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