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條留言裡的“青年擔當”

楊曉娜
2025年09月16日08:38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金秋九月,大片的玉米豐收在望,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傅寨鄉外寨村村民樊林心裡別提多高興。

“今年遭遇旱情,擔心玉米減產,沒想到人工授粉后,單個玉米棒子結了400多粒籽,家裡二十多畝地等著秋收嘞。”

村民樊林家裡的20畝玉米豐收在望。

村民樊林家裡的20畝玉米豐收在望。受訪者供圖

正陽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花生為主。今年,秋糧作物迎來豐收,和一群大學生不無關系。

事情要從頭說起。早在2023年,遠在齊齊哈爾上大學的河南籍大學生羅春旭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希望組建一支助農公益性大學生宣講團。

2023年網民留言“希望組建一支公益性農業知識推廣大學生宣講團”,得到縣裡支持。

2023年網民留言截圖。

留言板搭橋,願望實現。在縣農業農村局的幫助下,羅春旭成立了“紙飛機”大學生青年團,第一年招募15名青年學子,服務家鄉鄉村振興。2024年暑假,招募到全國各地45名學員,在各自家鄉科普農業知識,幫助留守兒童,開展技能講座……

故事並沒有結束,只是剛剛開始。

今年,“紙飛機”大學生青年團隊伍增加到230多人。暑期,團隊開展了三個計劃:鄉村“一對一”重點專項計劃、“滿天星”計劃、“我來宣傳我的家”專項計劃。

隊員們在田間地頭抗旱保秋。受訪者供圖

隊員們在田間地頭和群眾一起抗旱保秋。受訪者供圖

暑期返鄉后,羅春旭發現,河南遭遇干旱,受持續高溫影響,正陽縣傅寨鄉外寨村等地的玉米出現了“無籽”現象,當地農民困惑是否買了“假種子”?

感受到村民們的無措,羅春旭和團隊成員走訪正陽縣付寨村、殷寨村、外寨村等地查看玉米長勢,經研判,玉米正處於抽雄吐絲到灌漿期,近段持續干旱造成了玉米不結籽現象。

“小塊玉米田採用人工套袋授粉,中規模玉米田利用工具輔助人工授粉,大規模農田通過化學藥劑降溫處理。”隨即,羅春旭和團隊成員一起,協助農民進行玉米人工授粉。

授粉后的玉米顆粒飽滿。受訪者供圖

授粉后的玉米顆粒飽滿。受訪者供圖

“沒有授粉的玉米,一個棒子結三五粒籽。家裡玉米都授粉了,玉米籽粒飽滿,金黃金黃的,看著喜人!”秋收期間,閏樓村村民王金花心裡甭提多高興。

這個暑假,除了河南,在黑龍江、廣西、山西等地,都活躍著“紙飛機”大學生青年團隊員們的身影。

隊員郭京圓在陝西省扶風縣“少年宮”暑期公益活動中,帶領30余名留守兒童走出去,感受AI新科技的神奇﹔隊員陳焰幸走進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豐園家庭農場,了解桂蜜12號等水果品種的種植模式及管理技術,學習農產品經營模式﹔隊員鄭鈺博走進了黑龍江省綏化市的永安鎮,在當地積極協助村級防疫(畜牧領域)、糞污資源化等工作順利進行……

在河南的麥田旁,他們聽到了農民關於糧價與天氣最真切的憂思。

在黑龍江的黑土地上,他們看到了規模化農業的宏偉與面臨的技術瓶頸。

在廣西的村屯裡,他們感受到了留守兒童對陪伴的渴望和對山外世界的好奇。

……

隊員們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黃瓜種植棚內打理。受訪者供圖

隊員們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甜瓜種植棚內打理。受訪者供圖

“和老鄉們一起蹲著查看土壤情況,他們叫我‘小專家’,我的未來職業規劃方向更明確了,因為我知道為誰而學。”

“跟隨鄉村防疫員處理一隻病羊的經歷,讓我看到職業的價值從不在於它是否身處聚光燈下,而在於他為社會帶來的改變。”

“向老鄉解釋微生物菌肥的好處,遠比在實驗室做匯報更難﹔圖紙上的完美設計,必須考慮到當地的實際地形、成本和維護能力。”

“我們整理的農業科普冊子被老鄉們小心翼翼收好,更加堅定了我心中的理想。”

……

暑期結束后,隊員們紛紛寫下了自己的感想。

“看到隊員們積極參與服務家鄉的熱情,使我備受鼓舞,學校也支持把團隊擴大影響更多人,我會把這件事一直做下去的。”羅春旭信心滿滿地告訴本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個夢想,從一個人點燃一群人,帶動全國200多名大學生服務“三農”工作,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貢獻青春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未來,他們有更清晰的規劃:“啟動‘青禾’長效結對計劃,破解服務可持續性難題、建立‘一地對一人’線上聯絡員制度,探索與實踐地建立長期結對關系……”

相關新聞:

人民建議|“希望組建農業知識推廣大學生宣講團” 河南正陽:非常支持!

(責編:霍亞平、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博物館銅鏡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