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觀豫④︱“我與城市同成長”

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問題日益凸顯,城市更新顯得尤為重要。河南如何把握機遇,讓城市更加美好?
7月份,中央城市工作會議舉行,明確了城市高質量發展路線圖。近期河南省也出台了城市更新重點工程三年行動計劃,聚焦與民眾息息相關的城市排水防澇、小巷小微公共空間整治、“好房子”建設等民生領域,開展一系列城市更新重點工程。
城市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間。近年來,城市發展一直是人民群眾牽挂的事。你的安居生活有什麼變化?河南多地以群眾訴求和意見建議為抓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平台,為城市發展查漏洞、補短板。
市民在公園裡享受休閑時光。人民網 黃莎攝
走,約上三五好友去公園!
在公園,待上20分鐘感受自然“療愈”﹔或支起帳篷,躺臥自如,享受休閑時光。
2022年,河南印發有關通知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多地通過拆違建綠、見縫插綠、打開圍牆等方式,增加城市公園綠化活動場地。不知不覺中,身邊的環境變美了,公園近了、多了。
然而,在游玩中,市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無障礙通道上鎖、隔離區使用刺絲……針對問題,各地相關部門積極調查處理。
開封市金明池風景如畫。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開封市金明池遺址公園內,身著宋服的樂手撥動琴弦,《東京夢華錄》裡“金池夜雨”的意境順著琴聲漫溢開來。誰能想到,一年前這裡還是被圍牆阻隔的水域,如今成了會“呼吸”的生態屏障。
位於鄭州市管城區的鄭新公園是一個無界公園,周邊有多個居民區。過去,欄杆將居民區和附近公交站“隔離”,大家不得不繞行數百米。前兩年,公園“拆欄透綠”,還修了橡膠跑道和補栽開花喬木。居民下了公交車就能直接走進公園,經由蜿蜒的林間步道到達家門口。
留言板上,不乏因公園管理缺失被網民喊話的。
好景如何長久?建成只是開始,管好才是關鍵,河南各地也在積極探索:鄭州市實施網格化管理,精准掌握情況﹔南陽市從管理職責、養護標准等方面發力﹔鶴壁通過智慧園林系統,促使管理更加高效……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口袋公園”星羅棋布,美好生活可圈可點。“口袋”雖小,卻於方寸間彰顯城市管理“繡花功夫”。今年,河南繼續為市民“添新增綠”,計劃新建提升綠地1000公頃、口袋公園180個、綠道150公裡。
改造后的山城區衛星街小區啟善園。鶴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供圖
老房子如何變成好房子?
留言板上聚集著群眾的期盼。網友22****4居住20多年的小區被納入改造計劃庭院名單,預計今年啟動改造工程。
同時,也有好建議。網民10*****7是一名外賣員,工作中發現老樓棟存在標識不完善等問題,望整改。
去年,河南將一批“問題清單”轉化為百姓“幸福賬單”,開工改造老舊小區31.79萬戶,完成“瓶改管”13.2萬戶。
鶴壁市淇濱區九大院小區,煥新的樓宇,智能充電車棚,小游園裡悠閑的老人嘮著家常。這個由9個家屬院整合而成的小區,正是鶴壁市老舊小區改造的縮影。自2019年啟動老舊小區改造以來,鶴壁市累計改造老舊小區297個,惠及居民32萬余人。
洛陽市通過“組團連片、集散為整”方式,將189個城鎮老舊小區與周邊相鄰小區、可盤活利用的閑置房屋、空閑用地合理組團,因地制宜改建補建公共服務設施,構建完整的社區生活圈。
老舊小區改造也讓小區獲得更好的管理和服務。開封市小區物業管理要實現一類、二類小區佔比分別提高到35%、45%,三類小區佔比降至20%以下。
平頂山“老街區”展露新容顏。王孟鶴攝
鄭州六廠前街,舊貌新顏延續著城市歷史﹔洛陽青年友好街區,咖啡館、網紅牆等勾勒出青年潮流生活﹔平頂山1957創意園,蘇式老廠房改造的文創商鋪客流如織……
各地通過優化升級公共空間、盤活閑置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一大批“老破舊”變身生活宜居地、旅游“打卡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激活了城市“二次生長”。
城市不僅更加宜居,還將更具韌性。
每逢雨季,積水問題成為網民關注的話題之一。網友10*****4希望解決下水道污水外排問題。對照問題,相關部門將對排水管網進行擴容優化。
一場暴雨,曾讓城市內澇頻發。如今,超標准雨水通道的建成投用,讓鶴壁告別道路積水困境。自2022年投入使用以來,鶴壁城區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提升了城市安全韌性。
如何破解城市內澇問題?到2027年,全省整治城市河道800公裡﹔新建、改造雨水管網4000公裡……
城,欣欣向榮﹔人,安居樂業。自開展城市更新以來,全省累計實施城市更新項目6400多個,完成投資超1萬億元。未來三年,河南城市“變形記”,關系著每位市民:建設20個左右完整社區,將“小院子”變成“大社區”﹔植入新業態新功能,讓老建筑“保下來”“火起來”﹔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城市品質再提升……
留言板上,各地鼓勵網民參與城市治理,讓政策、服務的制定更貼合群眾需求,讓人民城市成為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一條條留言建議的處理,彰顯了“市民是城市建設、城市發展的主體”的治理模式創新。
相關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