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平顶山市委书记张雷明谈转型发展:

努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闯新路作示范

尚明桢 智泓
2021年10月30日08:27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平顶山市委书记张雷明。翟晨媛摄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着重这样强调。

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怎样转型,是一项关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平顶山,这几年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

在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间隙,人民网河南频道专访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平顶山市委书记张雷明。

人民网河南频道:我们了解到,今年以来,平顶山的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张雷明:今年以来,平顶山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增长、稳中加固、整体向好的态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4.3亿元,同比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0亿元,增长12.8%,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其中税收收入108.2亿元,增长20.8%,居全省第1位,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1%,税比居全省第2位。

人民网河南频道:平顶山不仅今年以来成绩提气,在过去的五年,也取得了一张张值得点赞的“成绩单”,一道道饱含期许的“嘉勉状”。您怎么看?

张雷明:平顶山的转型发展,以产业转型为牵引,全面推动城市转型、生态转型、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努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闯新路、作示范。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5.8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增速跃居全省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2亿元,是2015年的1.54倍,增速全省第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省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平顶山一改颓势、跃居前八。目前,基本实现了单一矿业城市向区域性功能城市、“中原煤仓”向中国新材料基地、“煤城”向山水宜居绿城的转变。

五年来,平顶山经历爬坡过坎的阵痛,承受转型升级的考验,扛起攻城拔寨的重担,实施一系列开创性举措,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促成一系列转折性变化,应对了不少风险挑战,干成了不少大事要事,创出了不少新的工作经验,在“难”与“变”中承压前行、起势发力、多点突破,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棚户区改造等5项工作受国务院督查激励,并且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一批“国字号”金牌纳入囊中。今年,在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现场交流会上,平顶山由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成效突出,作了典型发言。近日,关于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典型做法,又作为“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可以说,这五年,是综合实力跃升最明显、转型发展成效最突出的时期之一。目前,平顶山发展支撑更加坚实,后发优势不断凸显,进入了蓄势跨越关键阶段。

人民网河南频道:历史上,平顶山是个煤城。当地人调侃说,一人一年要吃一个“煤球”。如今,平顶山已经“蝶变”为以“中国尼龙城”为龙头的新材料基地。生态环境也彻底改善,在2020年,还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城市”。请您谈一下平顶山是如何“华丽转身”的?

张雷明:作为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平顶山在新中国工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但随着时代步伐更迭的加快,绿色生态已成为全新命题,偏短偏粗偏重的产业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

面对转型难题,结合平顶山实际,着力抓了4个方面:一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构建和做强“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的先进制造业新体系,“一主”就是突出尼龙新材料这一核心主导产业,打造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产值达2000亿元;“两优”就是加快发展电气装备和特钢不锈钢两大优势产业,形成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四新”就是培育发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储能、数字经济四大新兴产业;“多支撑”就是改造提升新型盐化工、现代煤化工、特色轻工、新型建材等传统特色产业,逐步形成“雁阵式”产业集群。其中,我们坚持政企联动,规划建设“一核两翼”总面积123平方公里的“中国尼龙城”,先后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型功能材料发展产业集群、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引领平顶山产业转型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下一步将计划用5到10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为产能超500万吨、世界一流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是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我们以“通堵点、增效能”为导向深化改革,国企改革被评为全省先进;在全省率先实行模拟审批,行政审批平台成为全省首家网上审批系统;高新区率先实行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挺进全国100强;还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坚持项目为王,聚焦主导产业培育,精心绘制产业、企业、产品、研究机构“四张图谱”,深入推进国家级科研机构、专家人才、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四个拜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开放招商力度,近五年签约引进省外资金项目2600多个,“四张图谱、四个拜访”工作法在全省推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成炼焦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鹰城智慧岛”等创新平台,己二腈、对位芳纶等“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抗肺癌新药“罗希替尼”获国家发明专利,广谱性抗艾滋病新药“阿兹夫定”获“中国专利金奖”,平高集团环保型封闭气体绝缘输电线路技术、跃薪公司5G智慧矿山技术分别填补国际和国内空白。三是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规划引领、民生优先、片区带动、品质提升、城乡统筹,以“城市双修”为统领,以“城市体检”为手段,实施道路畅通、基础建设、夜景亮化、城乡协调示范等“六大提升工程”,不断擦亮城市“颜值”。其中,实施百城提质项目788个、投资1799.6亿元,打通“断头路”49条,改造老旧小区289个,城市形象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四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厚植“大生态”方向定位,突出“三网”建设,即织密“绿网”、贯通“水网”、建强“清洁能源网”,聚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国土绿化提速、全域水系贯通、绿色低碳发展等专项行动,特别是污染治理方面,强力推进压煤、降尘、控车、迁企、减排、治烟、优油、畅路、净水、增绿“十大攻坚”,坚持不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力推进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治理同向发力、全面提升。五年来,投入36亿元实施企业退城进园,压减煤炭产能638万吨,整治“散乱污”企业1.25万家,实施国土绿化111.4万亩,PM2.5、PM10平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下降42%、42.7%,优良天数比例由36.4%提高至72.1%;谋划实施十大水利工程,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完成湛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年保持100%;土壤质量位居全省前列。2020年,优良天数改善率全国第一,三项主要环境指标均达历史最优值。如今,平顶山天蓝水清城绿,与以往的形象和印象真的大不一样了。

人民网河南频道:听了您的介绍,结合我们对平顶山的实际了解,鹰城大地的确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那么,未来5年,平顶山有什么蓝图规划?

张雷明:未来5年,是平顶山经济等级、开放层级、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置身区域发展,国家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加快实施,政策叠加效应集中释放,有利于我们更广领域承接产业转移、更大范围集聚高端要素。平顶山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重大要求,锚定省委“两个确保”,主动对标“十大战略”,倍道而进、勇攀新高。在发展愿景上,着力建设“四城四区”。即中国尼龙城、新型能源城、文旅康养城、绿色食品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黄淮流域生态建设示范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区。在奋斗目标上,努力实现“一极两高三优四提升”。“一极”,即积极打造郑洛平“新三角”,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一极。“两高”,即主要经济增长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收入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三优”,即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城乡一体更具优势、生态环境更趋优质。“四提升”,即营商环境质效、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文明程度、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在主要任务上,紧扣高质量转型发展,聚力推进“六提六新”:一是聚力产业发展转型提升,构筑现代产业新高地;二是聚力动能培育加力提速,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三是聚力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打造城市发展新能级;四是聚力乡村振兴全面提标,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五是聚力生态环境巩固提优,擦亮美丽鹰城新颜值;六是聚力社会治理强基提效,探索市域治理新路径。我们坚信,站在新起点上的平顶山,只要清醒判断“时”与“势”,保持战略定力,以奋进姿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就一定能够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责编:姜果、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防疫中的七夕
  • 河南第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已送达
  • 点赞暴雨中的橙色身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