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七年,调水量接近一条黄河

一渠通南北 清流润万家

本报记者 王 浩 范昊天 李晓晴
2021年12月13日08: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渠通南北 清流润万家

  题图:实施生态补水后的滹沱河波光粼粼。

  水利部供图

  一渠清水连通南北,润泽广袤大地,串联起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山清水秀的壮美景观,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水利部数据显示,7年来,工程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其中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52.88亿立方米。按照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估算,南水北调工程几乎相当于为北方调来黄河一年的径流量。

  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

  “水压足,水量稳,喝水不再犯难。”山东省夏津县苏留庄镇小石堂村石书荣的家里,铺上了水管,装上了水龙头,干净水进户。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越来越多的群众告别了“喝水难”。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之前,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62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南水北调工程有效平衡了不均匀性。”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昌明表示。

  清水长流,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得以有效缓解。目前,北京市城区七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山东形成了“T”字型水网……南水北调的水成为北方40多座大中城市主力水源。

  “南水北调的水,绵绵的、甜甜的。”说起吃水的变化,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古城营镇北王楼村村民张海英深有感触:“井水变成了自来水,水垢少了,水质好了,熬的小米粥都变稠了。”如今,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彻底告别了高氟水。

  在湖北省十堰市,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渺。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夏涛介绍,当地守好源头,多措并举治理水源井,让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水质长期持续稳定达标,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并持续稳定保持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以上;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以上。

  水源置换、生态补水,助力河湖生态复苏

  滹沱河澄净似练,两岸芦花似雪。“鸟叫声多了,鱼儿也多了。”时常来河边散步的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村民范镇鹏说。

  南水北调中线持续生态补水,让曾经干涸的河道重现往日风采。“华北明珠”白洋淀,曾经饱受水量少、水质差的困扰。2018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持续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加上引来的黄河水、当地水库水,白洋淀的淀区面积由171平方公里恢复至275平方公里左右。

  “通水以来,中线一期工程持续向北方50多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70多亿立方米,全面助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工程生态效益明显。”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建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程德虎介绍。

  与此同时,华北地下水水位逐步恢复。2020年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总体回升0.23米,这是持续多年下降后首次实现止跌回升。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回升。2020年末,北京市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4年末回升2.37米。

  长江委精心开展汉江流域、丹江口水库水量调度,科学制定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全力支持改善受水区河湖水生态环境。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充分利用汛期洪水资源加大生态补水力度,推动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有效保障了沿线河湖生态安全,形成了一道道河畅、水清、岸绿的亮丽风景线。

  “南水”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水资源支撑

  清水徐徐北上,为雄安新区建设、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在河北省正定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宛如玉带,源源不断送来“发展水”。在雄安新区,通干渠,建水厂,铺管线,一张高标准水网正在加快建设。

  在京杭大运河,“南水”有效改善运河通航条件。目前,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南航段实现从东平湖至长江全线通航,1000吨至2000吨级船舶可畅通航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

  一渠清水北上,串联起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重要城镇。以2016年—2019年全国万元GDP平均用水量70.4立方米计算,约494亿立方米的“南水”,有效支撑了受水区7万亿元GDP的增长。

  “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丰水的长江流域与缺水的黄淮海流域连通互补,提高了我国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版式设计:蔡华伟

(责编:杨晓娜、辛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一条留言,让群众的出行更方便
  • 与死神“打赌”21年 从小伙熬成爷爷
  • 寻找故土思念的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