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明代表:重塑绿色发展空间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过去一年,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今年,我国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顶山市委书记张雷明说:“在过去的2021年,来平顶山市白龟湖上越冬的红嘴鸥达5000余只,而且还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大天鹅、小天鹅、红角鸮等。从2016年零星的红嘴鸥迁徙中途驻留,到如今越冬鸟类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这是近年来平顶山重塑绿色发展空间的成果之一,也反映了平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转型发展中的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近年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治山理水,重塑绿色发展空间,统筹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仅在白龟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平顶山市监测到来此迁徙、栖息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黑鹳、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3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80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类18种,每年在白龟湖越冬的国家保护鸟类数量超两万只……
张雷明代表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几方面的措施。一是科学保护,擦亮生态新名片。平顶山市积极组织鸟类保护专家、组织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红嘴鸥数据监测、投喂和保护等工作;成立保护红嘴鸥志愿者服务队,购买鸥粮,在红嘴鸥聚集区域设立固定投喂点进行投喂,并对红嘴鸥栖息地、觅食地进行消毒、防疫、巡护和监测,确保红嘴鸥在平安全越冬;设置观鸥望远镜,方便市民科学观鸥喂鸥、爱鸥护鸥。目前,该市正在制定红嘴鸥保护方案,拟通过综合保护措施,努力使到白龟湖迁徙越冬的红嘴鸥数量稳定增加,其他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更加丰富,擦亮人与鸟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宣教示范窗口”和鹰城新的“生态名片”。
二是综合施策,打造“鸟类天堂”。持续推进河湖“四乱”清理行动,恢复地貌、修复生态,增加浅水湿地,限制人为活动,为红嘴鸥等鸟类栖息、繁衍创造有利空间;全面实施禁渔管理,在白龟湖沙岛以西、以北的红嘴鸥等鸟类重要活动、觅食、栖息区全面禁渔,现有渔船全部清理出禁渔水域,自然保护核心区实施封禁管理,确保水生、陆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取食来源,保障鸟类白天活动、觅食及夜间栖息环境;加强湿地修复,种植适宜鸟类栖息的植物、水草等,改造和增加浅水浅滩湿地,吸引更多种类、更珍贵的鸟类来此栖息、繁衍、留居,打造“白龟湖鸟类天堂”。
三是治山理水,重塑绿色发展空间。把自然保护地生态建设修复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内容,分别制定森林、湿地等生态修复计划,新建3处湿地公园、2处森林公园。目前,该市林地面积达到43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5.1%,湿地面积54.32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65.55%,自然保护地面积84.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03%。去年,汝州市被确定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市,舞钢市、鲁山县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该市省级森林城市达到5家,数量居河南省第一位。持续加强河湖治理、管理和保护,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0平方公里,河长制考核全省第一,“四水同治”考核全省第三;全面推进湿地公园建设,不断加强困难宜林地造林力度,并规划建设水源涵养林、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旅游目的地,森林覆盖率超80%;加大矿山修复和综合治理力度,累计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196个,绿化植树544万株、治理面积59.2平方公里;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三大战役”,空气质量实现质的飞跃,2021年PM2.5、PM10和优良天数持续实现“两降一增”,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继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逐步完善。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鸟语花香。张雷明代表表示,下一步,平顶山市将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监管体系,着力打造黄淮流域生态建设示范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鹰城绚丽篇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