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对返豫学子免费隔离,400多学子刷屏表白:“学成归来为郑州效力”
得知郑州免费隔离政策后,微信群里学生们刷屏表白郑州 受访者 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杨雪情 实习生 闫苏苏
“感谢郑州”“对郑州好感加1000”“学成归来,以后为郑州效力”……在看到郑州将对返豫学子免费隔离的通知之后,李盎然所在的“上海回郑州”微信群里被对郑州的感谢刷屏,微信群里共有470人,群成员都是由上海各高校准备回郑州的学生。
从李盎然、苏子美等在沪大学生咨询返乡信息,到5月22日郑州出台免费隔离的政策,短短几天时间,郑州这一举措让在外求学的游子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
“在学校封了八九十天现在满脑子都是回家”
“在学校怎么样啊?一定要做好防护。”每周和父母视频通话之后,都是李盎然最想回家的时候。
李盎然今年大三,学校在上海浦东新区。原本计划利用大三下学期好好找个地方实习,为毕业后找工作积累经验,但让她没想到的是,从进入学校之后,就开始了封校生活。
因为各地疫情形势不同,寒假结束之后每个人返校的时间也不一样,作为第一批返校的学生,李盎然已经在学校被封了将近90天。
在刚回到学校的时候,李盎然还可以在学校里自由活动,她会每天定时起床、上课、和朋友在校园里聊天……后来,根据学校要求就只能待在寝室。足不出寝、每天上网课的日子打乱了李盎然的生活节奏。
“足不出寝之后,我们每天就是上网课、做核酸,真的会特别想回家。”李盎然说,“跟人的交流也比较少,还是会多一些压力的。”
从“非必要不离校”到“愿返尽返”,随着上海整体疫情形势的变化,上海各大高校的离校返乡政策也在不断变化。在最初听到可以离校返乡的消息时,李盎然的第一反应是回家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条件。
和李盎然差不多时间接到的可以离校通知的还有苏子美,她今年读研一,学校在上海杨浦区,在来上海之前,她一直都在郑州读书,“本来选择上海读研,就是想出来看看,但因为疫情,一直都在学校里。”
20㎡左右的宿舍住了苏子美和室友4个人,每天狭小的活动空间和重复的生活让她模糊了时间的概念,“我都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出宿舍了,现在满脑子都是回家。”
“此前打听的隔离费用超出了我们的可承受范围”
在确定可以离校返乡之后,苏子美开始联系村里面问具体的返乡政策。虽然之前就有集中隔离的心理预期,但具体了解返乡政策之后,苏子美回家的热情还是有些冷却。
“我们村给我说的是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期间每人根据分配到的酒店每天300~500块钱不等。”村里负责疫情防控的干部告诉苏子美,因为她家里不符合居家健康监测的条件,可能到时候需要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按最少算,每天300块钱也得4000多,我们学生本身就还没有工作,这几千乃至万元的隔离费用,真的超出了我们的可承受范围。”
“我知道这个政策每天都在变。”苏子美一直在打听各种回家的消息,她做的最坏打算就是留在上海。
在苏子美得到确切返乡隔离消息的时候,李盎然一直没有打通社区的电话。“拨打的人太多了,我每次打都处于占线状态。”从同社区返乡同学处,李盎然了解到,从上海回去需要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每天费用也是300~500元不等。在听到隔离酒店的费用时,李盎然有些蒙。
为了知道最新的返乡政策,李盎然加了大大小小好多微信群,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真真假假的返乡信息,李盎然有时候也会觉着委屈,但父母的安慰让她逐渐安稳下来,“我爸妈一直说花钱没事,你就回吧,但是心里愧疚啊,平白无故花这么多钱。”
得知郑州免费政策后群里都在刷屏:“学成归来,为郑州效力”
“隔离病毒,不能隔离爱。”5月22日,郑州发布消息,称考虑到大学生群体没有收入来源,郑州将对这些返豫学子免费隔离。
“感谢郑州”“对郑州好感加1000”“学成归来,以后为郑州效力”……在看到官方通知之后,李盎然所在的“上海回郑州”微信群里被对郑州的感谢刷屏,李盎然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微信群里就有470人,群成员都是由上海各高校准备回郑州的学生。
“单这一个群就400多人,类似的群还有很多。”从这一个个的返乡群里,李盎然知道他们这样的大学生返乡一定会给家乡带来防疫压力,“我们深感歉意,但对于在外求学的游子来说,回家真的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虽然从接到可以返乡通知后,李盎然收到的消息一直都是自费隔离14天,已经做了最坏打算,但她心里始终都抱有希望,“我就是觉着郑州不会看着我们不管。”
“从我们开始询问返乡问题,到郑州出台免费隔离的政策,也就短短几天的时间。”李盎然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郑州这一举措,让他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
硕士研究生读完之后,苏子美计划回郑州,“回家吧,建设我的大郑州!”
而随着河南省级层面对返豫学子免费政策的出台,截至今天,已经不止郑州对疫情发生地回来的学子免费隔离,河南省内新乡、商丘、漯河、周口等地,均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对豫籍返乡大学生免费隔离。(应受访者要求,李盎然、苏子美均为化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