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河南各地

河南淇县:创新党建工作思路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2024年01月09日10:12 |
小字号

近年来,淇县创新基层党建由“事”向“人”转变的工作思路,聚焦村级党组织带头人、乡土人才、群众等关键群体,努力把“人”组织起来,持续激发“人”的内生动力,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把优秀“头雁”组织起来,凝聚核心力量

淇县以情怀挖能人,通过寄送“家书”、县乡主要负责同志登门拜访等方式,成功回引84名“头雁”回村任职。灵山街道大石岩村在“头雁”徐光的带领下,已成为集红色研学、参观体验、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明星村,2023年以来累计接待学员游客4万人次,年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以激励注动能,创新开展“明星党组织书记”评选活动,将产业发展作为评选的重要评定指标,通过“访群众、看发展、听意见”,累计拨付100余万元对评选出的“明星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参照县长、副县长、乡镇长实发工资发放,充分激发党组织书记带动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以梯次育后备,启动“雏雁”培育计划,构建起557人的村级“青年后备干部库”,坚持因才定岗、人岗相适原则,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使用,对后备干部进行试岗跟班实践锻炼。安排64名“雏雁”到村(社区)进行试岗锻炼,并推荐到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等实战岗位,助其在实际工作中早参与、早适应、早成熟,持续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把“乡土人才”组织起来,实现一线练兵

“我常年不在家,村干部过年前都要为我家中挂上崭新的灯笼,真暖心呀。”卫都街道黑龙庄村“乡贤”赵成礼对记者说道。

淇县聚焦抱团发展、多方聚才。实施“聚才兴村”计划,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实地走访,摸排农村各领域“土专家”“田秀才”,建立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四型”251人的乡土人才库。其中,卫都街道黑龙庄村通过春节为“新乡贤”家中挂灯笼、贴对联等方式,让在外“游子”感受到家乡的关怀与温暖,进而心系家乡、反哺家乡。精品培训、多元育才。着眼乡村产业振兴需求,统筹整合农业农村、财政、乡村振兴等各部门培训资源,小班额组织优秀乡土人才到北京、浙江、山东、山西等先进地区观摩学习,不断开阔发展思路。组织开展“黑小米种植”“辣椒种植”“肉鸡养殖”等专题培训班5期,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村能人、创业致富带头人等600余人。构建平台、多维用才。成立县级“乡村振兴智囊团”,将优秀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乡土人才组织起来,帮助发展任务重或者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谋思路、想办法,把自身的优势辐射到更多的村庄。通过“乡村振兴智囊团”的“金点子”,为基层梳理出土地入股、村企合作、乡村旅游等7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带动培育出“赵庄旅游”“鲍庄民宿”“秦街乐园”等一批发展模式优、经济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先进典型。

把“主人翁”组织起来,夯实发展根基

淇县坚持用好“思想教育”这一软招。持续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主题活动,将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的发展历程、鲜活事例、成熟经验和发展模式等,以主题发言、茶话座谈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分享给群众,引导大家共话村内发展大事、共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积极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过程,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400余场次。用好“制度规矩”这一硬招。在抓好“四议两公开”制度实施的基础上,村“两委”坚持与全体党员联动、与村民代表联动、与全体村民联动“三个联动”,共同抓好商议修改、提升完善、组织实施,推动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提升村规民约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信力和约束力,把“小村规”变成推动发展的“硬制度”。用好“骨干团队”这一活招。将各类群体中的先进苗头和积极分子组织起来,通过宣传、引导等方式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成立“七老团队”“小马扎工作队”等为代表的自治组织180余个。(淇县县委宣传部 杜习忠 高屹)

(责编:黄莎、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河南鹿邑:红火日子“刷”出来
  • 助力乡村振兴 唐三彩焕发新光彩
  • “西峡香菇”飘香“一带一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