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老家》精彩亮相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 

用方言话剧讲好有“烟火味”的河南故事

郭歌
2024年05月24日08:13 | 来源:河南日报
小字号

  话剧《老家》剧照。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郭歌 见习记者 张魏

  5月20日,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创演的原创方言话剧《老家》,在“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中精彩亮相。话剧结合了方言之美和厚重文化底蕴,为广西南宁邕江两岸的观众呈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艺术盛宴。

  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老家》是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的内容之一。当晚演出开场前,记者在后台见到了该剧的领衔主演、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范军。

  初见范军,他笑起来两眼微眯成一条缝,亲切且随和。“咱河南人,有河南式的幽默、坚韧、乐观,面对困难时心态积极向上,感染力非常强。”提及家乡,原本用普通话的采访又自然地切换成了河南方言。“以小切口体现大社会,《老家》这部戏就是河南人的心灵故乡。”范军如是说。

  话剧《老家》作为“三老”(《老汤》《老街》《老家》)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再次聚焦中原普通百姓的生活。该剧记录了郑州城乡接合部某大院内百姓生活的苦辣酸甜、守望相助,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饱满生动的小人物形象,展现了河南人刻在骨子里的温润和善良。

  5月20日晚,南宁剧场内座无虚席。“忘不了老根是中华,忘不了老家在河南……”当激昂的旋律响起,话剧《老家》演出气氛达到高潮,不少观众默默抹泪。

  王先生是河南开封人,在广西成家立业,已三年未回家乡。当晚,他带着妻儿前来观看这部方言话剧。“听到熟悉的乡音,剧中出现的开封、洛阳、漯河等地名,胡辣汤、童谣、小摊小贩的叫卖声……这就是我们那一代人小时候的记忆。”王先生说,“非常感动,也想家了,老家始终是在外打拼的游子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

  5月21日,专家和主创团队齐聚一堂,就话剧《老家》召开评议会。“剧本足足写了三年,我自己给自己较劲,两次撕毁写好的故事大纲。”编剧王宏坦言,他通过深入生活,走街巷、坐小摊,一个偶然的机会,想到了“共享”这个词,创作思路豁然开朗。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观众在品味剧情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艺术创作守正创新方能不断焕发光彩。《老家》巧妙地将话剧、曲艺两种艺术形式进行高度融合,让观众得以欣赏到河南坠子、河洛大鼓、琴书、快书唱段等与剧情融为一体的表演。

  “虽然各地方言不同,但情感是共通的。”一位广西观众点赞道,“《老家》的故事笑中带泪,河南普通话很好懂,梗也很密集,第一次在话剧里欣赏到节奏明快、气势磅礴的曲艺艺术,让人眼前一亮。”

  参加《老家》评议会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说,《老家》是一部带有文化寻根意识的话剧,从中能看到传统的深远、文明的厚重和历史的绵长。

(责编:于思远、辛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逾百件山西出土文物亮相郑州
  • 河南省科技馆举办航天系列科普活动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考古人话殷墟新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