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河南各地

河南罗山:董寨俊鸟声名扬

2024年06月18日15:10 |
小字号

“2024年,我们已经在野外发现59对朱鹮筑巢,其中有48对孵出雏鸟136只。”2024年5月31日,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治学述说了他的发现。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等级,最初引进董寨17只,到如今广泛分布在周边3市8县区的500多只,董寨的代表性鸟类朱鹮用它的数量变化阐释着罗山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向好。

初夏时节的董寨,层林苍翠,百鸟争鸣。保护区内,乔木参天而立,灌木错落有致,脚下绿草茵茵,一幅完整和谐的生态画面呈现在眼前。站在林间,鸟鸣声清脆入耳,山间微风徐徐,让人忘记了夏日的骄阳。据统计,董寨保护区内分布有高等植物1903种、兽类39种、两栖爬行类53种、鸟类334种,所分布鸟类种类占河南省的80%、全国的23%,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74种,一级11种,二级63种,被誉为“鸟类天堂”。

“我们这里实施生态种植,环境好,经常有朱鹮来捉泥鳅吃,一点都不怕人。”董寨保护区附近,长良中易家庭农场负责人杨长继这样说。

朱鹮.罗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董寨保护区的常态。有什么秘诀?

“我们的秘诀有三。”罗山县委书记余国芳说。一是定规则。罗山县出台了《罗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政策规定,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以顶层设计强化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二是强保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投入20多亿元,用于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生态廊道等建设。三是建机制。成立了生态建设指挥部,设立鸟类环志站救护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等机构,建立长效机制,为生物多样性保驾护航。

“大自然向我们馈赠生态宝物,也没忘记送给我们绿色GDP。”余国芳说。在保护中发展,是董寨探索生物多样性的一条出路。

曾经,从古村落王大湾前往董寨的道路是一条羊肠小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董寨保护区研学人数不断增多。罗山县将该条道路纳入县路网,并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造提升。

“未到过罗山董寨,不算是一个真正拍鸟爱好者。”在观鸟爱好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罗山特色的观鸟经济在保护中得到发展。董寨保护区内2800平方米的董寨科普馆,布展了珍稀动植物标本354种1300余件,年接待量10000人次以上;朱鹮、白冠长尾雉生态园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的光临;打造了多条观鸟路线,成立了董寨+N(乡镇)观鸟联盟,规范观鸟行为,整合观鸟、交通、食宿、文旅等资源形成产业链,观鸟的群体逐年增长;公众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在近两年逐渐兴起,每年接待2000余人。罗山特色的观鸟经济,让当地群众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信阳市文广旅局供稿 作者:杨长喜 李宇 李凯)

(责编:于思远、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河南科技小院聚智助力乡村振兴
  • 中原沃野焕“新机”
  • 河南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