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得更直 准头更好 奥运级弓箭河南智造

搭弓、射箭、命中靶心……战斗力buff叠满!作为最早发明和使用弓箭的国家,射箭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射箭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从战场到赛场再到寻常百姓家,射箭的魅力不减。对于老玩家来说,美国的弓柄,韩国的弓片,日本的瞄准器,这些都是弓箭配件行业曾经的标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把这些进口配件组合到一起,一把弓箭要2到3万元。地处太行山脚下的焦作市三利达射箭器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了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的打造,填补了中国体育产业产品品类的空白。
三利达奥运级圣迹系列竞技反曲弓。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7月23日,在三利达公司精密生产车间,数十台智能数控机床正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生产。一块块重达20公斤的铝合金块,经过打孔、切割等工序,被打磨成一把把奥运级弓箭的弓柄,每把重量只有2公斤。
今年上半年,三利达公司抢抓市场机遇,不仅奥运级产品定单一路飘红,企业生产的复合弓、反曲弓等产品在亚马逊平台的销售额同比增长91%。
三利达公司精密生产车间的数十台智能数控机床正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生产。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1998年,经商多年的洛小平创立了焦作市三利达射箭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焦作市三利达娱乐设备有限公司。发展初期,作为国外品牌代工厂,企业每年只有四千多万元的收入。“做代工对订单的依赖性强,利润很薄。”
洛小平深知,实现自主研发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设备不成套,零部件的生产周期也不同,不但成本高,维护起来也特别麻烦。我们必须进行全系列产品的打造,才能在价格和性能方面占据优势。”
2010年,三利达公司进入发展攻坚期,先后和英国、韩国、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合作,通过技术引进和设备更新,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精度,实现了部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全球弓箭行业有能力制造全系列、全级别、全套装射箭器材的企业。
三利达奥运级宗师系列竞技复合弓。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弓片是一把弓箭的核心部件。为了实现弓片的自主研发制造,在始终对标国际一线品牌的基础上,三利达公司采用解决弓箭运动员使用痛点的办法,不断改造、优化自己的产品,逐渐在国际市场占领阵地。
以公司生产的奥运级圣迹系列竞技反曲弓为例,在同等距离、同等拉力的情况下,三利达的弓箭动能转换效率更高。“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的弓箭飞得更直,准头更好。”洛小平介绍。
三利达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了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的打造。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在三利达公司的弓箭博物馆,记者见到了由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奥运级宗师系列竞技复合弓。2019年,国家队队员带着“河南造”宗师X10复合弓站到了世界舞台,在射箭世锦赛上助力中国队斩获一金一银。
“一把反曲弓有21个部件,从前端到后端,包括原材料,我们都自己生产,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全部套装全部自主生产的状态。”焦作市三利达射箭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场运营总经理李有奇说。
作为一家产品导向型企业,三利达公司坚持每年拿出总收入6%以上的资金用于研发,实现了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的打造。近年来,公司建立了大数据平台,通过专业分析,按照弓箭性能、个性化运动习惯、消费爱好等研发生产,通过解决行业配件难等痛点问题进行成套化生产,参与全球竞争,在弓箭产品市场踏出一片天地。“以奥运级弓箭产品为例,在性能不次于国际一线品牌的情况下,我们公司的售价只是国际品牌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
三利达生产的奥运级X10系列弓箭的弓柄。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如今,三利达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弓箭器材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了30%以上。在国际市场,其全系列弓箭产品进入欧洲主流市场,面向美国市场的跨境直营业务全面展开,同时完成亚非拉市场45个国家级总经销的开发工作。今年1到5月,企业定单不断,奥运级别弓箭产品同比增长125%,2024年预计年销售总额达到1.2亿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