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几字弯里“飞”出国家级航空港
2014年11月14日,郑州航空港用水主要依靠黄河水和地下水,但黄河上游供水量常有不足。图为干涸的河流。(图片来源:高分湖北中心)
10年来,有了“南水”滋养,郑州航空港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图为2024年4月25日的郑州航空港双鹤湖公园,水域面积更大,绿化率更高。(图片来源:高分湖北中心)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本报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李墨 张灿 本报记者 赵同增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西南部入境,向东、向北、再向西而出,划出一个完美的“几字弯”。
2013年,国务院批准郑州航空港发展规划,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启航。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为郑州航空港送来源源不断的活水。
“南水”北上,润物无声。10年来,郑州航空港高效、节约利用“南水”,实现了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
牵手:10年供水6.02亿立方米
9月5日,郑州航空港小河刘泵站内机器嗡嗡作响,9台抽水泵正马力全开抽水。
2014年通水以来,小河刘泵站已安全平稳运行近10年,累计向郑州航空港供应“南水”6.02亿立方米。
小河刘泵站是“南水”流往郑州航空港的节点性配套工程。
顺着泵站的水流而下,是负责为郑州航空港供水的两座水厂:一水厂主要供应富士康科技园,余量供应居民;二水厂供应区内其他98%的区域,包括居民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一水厂负责人宗保东说,多年来,他们严控水质标准,主动对接企业,提前预判用水峰谷周期,通过谷底蓄水调节,确保企业和居民用水无忧。
二水厂副厂长任贝贝说,二水厂采用浸没式超滤膜工艺,充分运用自动化、信息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让居民和企业用上优质的放心水。
“郑州航空港的年受水量,在最初计划不足2000万立方米的基础上,增加至9400万立方米。”郑州航空港区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席辉说,“南水”助力郑州航空港的崛起;郑州航空港奋发争先,成就了“南水”的使命。
相惜:建成节水载体49家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席辉说,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郑州航空港每年组织“惜水·节水·护水”活动,建成省级节水载体(单位、企业)6家、市级节水载体13家、区级节水载体30家。
9月5日,走进郑州速达工业机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焊接、打磨工艺钢花四溅,冲洗、降温生产工艺水雾升腾。
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煤矿采掘设备维修、再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企业,今年9月初刚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在冲洗、降温等生产环节需要大量用水。建厂之初,该公司就在所有用水生产线的地下,建成污水回收地下水道,实现所有生产用水集中回收,并投入800多万元建成净水车间,实现污水净化循环使用。
“目前,我们的用水回收率达98%以上。”该公司规划部主管梁浩说,公司让不同水质标准的水差异化使用,将每一滴水都充分利用。
相融:“玉带”绕城绿意盎然
“南水”的到来让郑州航空港有了发展的底气,也让这座新城披上绿装。
9月6日一大早,郑州航空港区滨河社区居民王超磊来到附近的生态廊道晨练。目光所及,水清岸绿,城水相依。
王超磊原来家住“几字弯”上的湛庄村,也是因修建总干渠而搬迁的移民。
“当时听说江水要经过村里,大家都很高兴。”王超磊说,村民都很期盼“南水”。他看着工程施工,看着“南水”进村,看着“河”岸变绿。
郑州航空港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南水”,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总干渠沿线生态廊道。
总干渠建设之初,郑州航空港就确立两岸各200米的生态绿地建设规模,并具备生态涵养、绿化景观、休闲游乐等功能。
如今,行走在率先建成的总干渠以东生态廊道,广玉兰、紫薇、海棠、大叶黄杨等高矮树木错落分布,街头小景如口袋公园点缀其间。
8月底,滨河西路绿化项目通过验收。总干渠再增绿化带25.62公里。
郑州航空港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局长丁海江介绍,目前,郑州航空港绿化面积达34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6.6%,建成生态水系40公里,大生态、大园林的城市绿化风貌基本形成。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南水”与黄河的世纪握手
工程简介
工程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黄河上游约30公里处
全长19.305公里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节点
建设原因
清澈的“南水”自丹江口水库奔涌而出,一路向北,黄河却成为其前行的天然屏障
建设方案
工程师们在黄河河床底部40米深处,巧妙开凿两条长达4250米的穿黄隧道,“南水”与黄河实现立体交叉,穿越黄河,继续其向北的征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