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种”出新高地 奏响丰收乐章

“浚单168玉米高产示范田亩产1216.81公斤!”
“浚单1618玉米百亩高产攻关田亩产1041.6公斤!”
眼下河南鹤壁秋粮收获进入尾声,鹤城大地频传丰收喜报,当地通过一系列优良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收获一份份亮眼的高产“成绩单”,助力“中国碗”装满“中国粮”。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从“南繁北育”到示范推广,再到如今优良品种“遍地开花”,鹤壁一直在扛稳粮食安全的路上铿锵前行。
打造良种选育“鹤壁模式”
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更承载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为了选育出一粒好种子,育种专家程相文58年来南下海南育种的脚步从未间断。鹤壁市的良种选育工作立足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从上世纪60年代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翻山越岭前往海南三亚进行南繁育种、向“种”图强,到建立分子育种实验室利用生物育种打造种业新高地,一路攥紧拳头攻难关,种业“芯”始终动力澎湃。鹤壁市农科院多年来通过各种科研实验和技术攻关,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00多项、培育出39个优质玉米品种,其中,浚单20荣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成为全国第二、第三大玉米种植品种,在我国的推广面积超过4亿亩。
通过强力推进良种联合攻关,促进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深入实质合作,鹤壁市着力培育了以“永优”浚单系列、丰黎系列玉米品种为代表的玉米品种61个、种业企业63家,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服务为依托,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叫响了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品牌,成为区域性主要粮食作物制种基地。5个多月前,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鹤壁)落地运行,更为鹤壁市种业振兴赋予了强大的科技力量。
探索单产提升“鹤壁经验”
“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鹤壁市围绕这一目标,通过试验田攻关、大面积推广、高产典型培育,全面落实 “五良融合”增产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玉米田间管理及单产提升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户、到田,让玉米像孩子一样在专家和农技人员的“呵护”中成长,实现最大程度的高产。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鹤壁市的良种选育工作,始终瞄准市场和农户需求,而广大农户也深知“良种增收”的道理,种了半辈子地的付太华就对抗病抗逆性强的浚单1618情有独钟,他今年种的100多亩浚单1618亩产达到了1041.6公斤。付太华兴奋地告诉笔者,这个品种能保持活杆成熟,玉米熟了杆还是青的,仍然可以做饲料,这样增产又增收的事咋能不高兴。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从品种筛选、示范,再到主导品种推广应用,一粒粒好种子有力支撑了全市粮食连年稳产丰产。2023年,鹤壁市玉米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1171.4公斤,高产创建跨入“吨”时代。目前,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农业部门将不断强化政策、技术、资金、服务等农业要素保障,持续厚植粮食生产基础优势,坚持‘优而强’的发展路径,努力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上求突破,探索出高产‘鹤壁模式’!”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常志伟说,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农业强省建设作出鹤壁新的贡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鹤壁新的担当。
放眼广袤田畴,鹤壁市从科学选种让“好种”结出“好粮”,到卫星导航、5G技术、无人机生产作业,季季藏粮不放松,环环相扣不松懈,“一粒种子”“一块田”的双重保证,一定能奏响更加激越的丰收乐章。(鹤壁市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肖莉萍 霍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