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各地

河南渑池:踏着“春动”忙播种

2025年02月27日09:40 |
小字号

早春正是农忙时。连日来,在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杨村烟叶专业化合作社育苗基地,呈现着一片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工人们正忙着播下“金种子”。

“今天上了30名工人,两台智能播种机同时开播。今年播种适当提前,基地提前做了安排,这关乎着不少当地百姓致富希望,我们不敢有半点松懈,保证育出适龄健壮苗。”杨村烟叶专业化合作社育苗基地负责人古保民介绍,这个基地共育苗37800盘,可满足天池镇170余户大田移栽。

图为智能播种机正在高效作业。

智能化播种机高效运转,各工位工人有序放盘、装基、播种、取盘……在播种机的作用下,育苗播种作业工序一气呵成:播量精准,速度极快,效率极高。

播种机有多快?亲自掐秒计算,每6秒从机器一端送出一块装基、播种的苗盘。

播种效率有多高?采用智能播种机,一天15人,就能轻轻松松完成4300盘的播种量,而传统人工播种,同样的播种任务,需要用工25人。

播量有多精准?在播种机匀速转动下,排出的种子数量能够按规律排列,精准落入格盘穴位,毫厘无差、均匀一致。

这是渑池烟区推进智能播种机育苗播种的一个缩影,保障了烟区紧扣节令、高效推进、精准播种的最大底气。

图为产业工人正在对格盘进行有序排列。

良种播下,良法跟上。

跨过门槛,跟着古保民进苗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LED电子屏——气象无线监测系统:屏幕实时显示大棚室内温度、湿度、光强、水深、PH值……整个过程就像给烟苗生育期照“CT”。再看,配备的通风排湿系统、电动遮阳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等智能化设备一应俱全,大棚里的“科技范儿”赋能育苗转型升级。

“来,看这个,这是增温设备加热毯。今年育苗基地配置了加热毯、锅炉、热风机等增温加热设备,保障烟苗始终处于适温状态生长。”古保民笑眯眯地说,“有了它,就算‘倒春寒’来袭,再也不用担心烟苗遭受低温冻害了。”

播种为啥要适当提前?“不栽5月烟,不采10月烟”,是加强烟叶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实现烟叶提质增效的需要!

“近几年,10月往后气候多变,这需要生产过程与气候特点重新适配,播种适当提前是应对化解烟叶采收后期风灾、雹灾等灾情风险是形势使然。”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农艺师赵红朝说,“今年5月1日前移栽结束、10月1日前采收结束,这是工作要求,是保障烟农收益的确定性措施之一。”

育苗作为烟叶产业链上的“关键拼图”,一失万无。绝不能到了移栽期,烟苗还达不到出棚标准,烟农还在“等米下锅”。

为此,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一方面印发渑池县烟叶育苗工作方案,明确育苗时间安排、播种品种、清洁生产等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各烟站严格落实育苗播种责任制,全方位向育苗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全过程帮助育苗户做好物资转运、机械播种等,确保育苗过程操作规范、技术落实到位。

此外,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还成立育苗播种督导专班,加强对育苗生产进度、质量等督导考核,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全力提升育苗播种工作成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种。眼下,放眼渑池烟区,各烟叶育苗点正踏着“春动”的节奏,把兴业富农的种子悄悄播下,静待破土的一刻。(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席新超)

(责编:辛静、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跟记者体验一场麦田里的国家非遗
  • 新春走基层|板车剧团:送戏下乡60年
  • 记者探访南水北调水源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