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滨区:“点线面体”多维发力 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鹤壁市淇滨区将作风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深度融合,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以企业需求为风向标,以问题整改为突破口,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政务服务提质、产业生态提效、要素保障提速,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企业的生动实践。
点上微光,30公里的“跑腿革命”
“多亏了‘就近办’服务,让我们少跑了30公里!”说起去年的办照经历,鹤壁某商贸企业负责人张先生感慨不已。企业因经营发展需要,急于办理营业变更登记,但是张先生当时在浚县无法及时赶到淇滨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拨打了淇滨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热线,说明了企业的实际困难,没想到工作人员告知在鹤壁市任何县区均可领取执照,张先生在提交申请后到浚县市监窗口直接领取了变更后的执照,避免了30公里的奔波。这只是淇滨区“暖心行动”的一个缩影……
这不是偶然。在淇滨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后台,一组数字正随着AI语音回访系统跳动:
14.9万次智能问候里,藏着“一号回访”系统的革新密码。当机器人用标准普通话问“您对本次服务满意吗”,屏幕上实时刷新的100%整改满意率像极了给政务服务装上的“电子体温计”。“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与“远程指导线上办”“AI智能回访”等服务矩阵,让企业设立、变更等32项高频服务化作“就近办”惠企利民实效,累计为企业减少跑动超6000次。
线上串珠,从“路灯没亮”到“链上开花”
龙芯中科负责人常指着产业园门口的路灯讲起“三周年故事”:2022年项目落地时,园区夜里黑得能看见星星,如今40多家上下游企业的货车每天在路灯下穿梭,芯片从生产线到隔壁封装厂步行就能对接。政府给的不只是土地,当他们说“需要高校合作”,政府就立即牵线,促使企业与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如今,该企业带动30余家配套企业集聚;河南天章卫星要建火箭零部件中心,500亩土地和联合实验室的批文像变魔术般到位。
政策“引线”串起的不只是企业。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像根银针,串起商业航天产业链的“珠子”:河南天章卫星带动30家配套企业扎堆,龙芯中科的“芯片朋友圈”越来越大。
面上织网,7天贷来2000万元“及时雨”
“小刘比我还懂公司缺钱!”河南航天宏图的财务总监翻着账本,总想起今年年初的那场“融资快跑”。服务管家刘鹏联合区科技局带着金融机构上门对接,终于在第7天,2000万元科技贷款及时到达公司账上。而在某物流企业,法务经理至今仍存着调解文书的照片——500万元合同纠纷,从打电话到拿到调解书只用了15天。“以前得跑半年的官司,现在喝杯茶的工夫就办妥了。”该法务经理说。
这张覆盖企业全周期的服务网,针脚密得能接住每滴“政策雨水”。今年年初以来,423名服务专员1700余次走访记下的180余个问题,85%在一线就打了勾;“政策直通车”开进企业时,让减税降费、创业补贴等“真金白银”精准流入企业账户。当服务管家们的微信头像在深夜依然亮着,企业渐渐习惯了“有事儿找服务专员,没事不打扰”的舒适距离。
体上协同,签约台上的“时间魔法”
在签约仪式上,钠壹启停电源的负责人愣住了,才刚刚签约营业执照就摆在眼前。这背后是多部门“联动会战”的结果: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开协调会时,商务、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带着表格现场办公,“容缺受理”让非关键材料“先上车后补票”,14个半导体项目在这样的“魔法速度”下,把总投资46亿元的蓝图变成了工地轰鸣。
更神奇的是展厅里的电子屏,127项技术合作像星星闪烁,那是“产学研用”联合体牵线的成果,遥感卫星工程研究中心等90余家科研平台已如繁星落子,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正与这些创新光点相映成辉。今年年初以来,帮助489家企业获得贷款21.38亿元,这股金融“活水”正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航淇卫星互联产业基金、联创产业投资基金等5支产业基金化身全周期“金融管家”,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全程护航。
以作风小切口推动发展大变革
淇滨区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学查改”贯穿营商环境优化全过程,以企业需求为原点,以政策要素为纽带,以生态覆盖为网络,以要素协同为支撑,将“点”的精准、“线”的延伸、“面”的覆盖、“体”的协同融入服务网络。如今,423名服务专员的脚步丈量着企业需求,86名“护航员”的身影活跃在清障一线,21名“项目长”的坚守见证着项目落地,这些以作风建设为底色的实践正成为淇滨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来源:鹤壁淇滨区委宣传部 作者魏蓝)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