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声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形成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记者采访了4位全国人大代表。
——编 者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南关街道七一社区第一书记马静:
拿“放大镜”看民事,用“显微镜”办实事
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更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关键环节,社区治理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拿“放大镜”看民事,用“显微镜”办实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
要以小网格联动大数据。通过“党建+网格+大数据”,实现民情数据动态管理,做到事不隔夜、闭环办理,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让社区干部精准找出服务对象,努力将居民急难愁盼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
要从管理者变为贴心人。社区书记要常带领社区干部深入小区庭院,与社区居民拉家常、听诉求、解难题。让辖区居民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想到社区干部,做到需求发现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服务落实在一线。
要不做旁观者、争做主人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融入社区治理中,让社区居民参与治理,以民主议事聚民智、以公益项目暖民心、以多元服务惠民生。水电网改造、电梯改装等民生事项要充分听取居民意愿,鼓励大家参与,让社区干部与群众相互认识、相互信任、相互认同。
(本报记者张文豪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党总支书记张义民:
群众的“基层小事”要及时回应
我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在基层工作的最大体会就是,基层治理的目的一定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乡村生活越来越美好。但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群众的关注点往往非常具体,需要及时回应。
比如在调研为老服务时,一些老年村民就说起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看不清。这件事看上去很小,但直接关乎大家日常生活中的购物体验。我根据群众反映,建议规范食品标签,统一标注方式,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能够找得到、看得清。有关部门很快有了反馈,出台相关文件规范标识,群众的诉求直接推动了工作的改进。
在群众关注的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类似的需求还有不少。在基层治理中,一定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落脚点。“基层小事”往往关系着群众的切身感受与需要,要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坚持群众视角和问题导向,以“绣花”般的精细治理,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本报记者巨云鹏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兰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陈灿:
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与“定盘星”,为社会治理提供规范与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需以法治规范权力运行。各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处理矛盾纠纷、公共资源分配等事务。同时,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严防选择性执法、逐利性执法,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要规范程序,在行政执法、矛盾纠纷化解中保障群众权益。严格听证等法定程序,确保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特别是在基层治理中,规范执法与服务程序,努力让群众在每项治理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构建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调处、一揽子解决”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同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协同治理架构,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强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桥梁纽带作用,保障流动人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和社区法律顾问,发挥律师在基层矛盾化解中的作用,通过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开办“法律讲堂”等方式,大力普及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银燕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
努力实现“融”防“融”治
浙江省绍兴市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如何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解决?结合一线实践,我认为要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努力实现“融”防“融”治。
实现基层组织与村民群众的“融合”。基层组织是抓好基层治理工作的关键。群众既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抓基层治理要充分尊重、发挥民智民力,让基层组织与村民群众同枝连气,变基层治理从干部号召发动为主为群众共同参与。
推动基层基础与法治力量的“融通”。治理的目光要从过去的一家一户拓展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并将法治理念贯穿于基层治理之中,夯实基层基础。例如针对环境整治、违搭违建等问题的苗头,要协调社会调解力量、引导法检等司法力量提前介入,建立多元治理模式。
实现巡防治理与数智治理的“融会”。从挨家挨户发动到网格分区巡防,再到数智精准发现,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人防技防结合,引进基层治理“数智大脑”,实现了相关信息的专业化研判。
(本报记者刘军国采访整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