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建议

史洪举
2025年07月09日08: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建议

  手机号码被反诈“误伤”复机应更简单

  近年来,电信反诈力度很大,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有的用户手机号码因被误判为诈骗电话而被停机。对于此类被电信反诈“误伤”的用户,复机步骤十分繁琐,严重影响用户的日常生活。

  前一段时间,出于工作需要,我拨打了许多长途电话,随后我的手机号被停机了。我拨打客服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可能因为我拨打长途电话较多,触发了反诈监测模型,需要提交指定材料才能复机。我的情况并不是个案,不少合约用户电话因被怀疑涉诈而被关停。一旦被停机,通信公司不主动审查是否“涉诈异常”,而是机械地要求用户提供若干材料予以自证。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以用户通信权益为重,不断提升监测模型的科学性,避免“误伤”正常用户。还应严格规范处置程序,如果用户对停机提醒有异议,应在合理期限内查核识别。对不属于涉诈的电话号码,应限时快速予以复机,简化申请复机的流程,降低对用户正常生活的影响。

  山东济南市 孙微山

  问卷调查频现“中奖”广告监管需要加强

  完成调查问卷后,就出现“5.5元微信红包”“2400元购物券”“6瓶网红酸奶”等抽奖页面,中奖后消费者会发现,要想拿到“奖品”需要消费更高金额才行……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卷调查“中奖”消费引流。

  这种“中奖”广告通常设置在调查问卷结尾,当人们提交问卷后,系统就会自动弹出相应的页面供点击抽取。发布问卷调查的单位往往是信誉良好的企业或政府部门,紧随其后的“中奖”广告会让人们误以为与发布调查问卷的单位有关。殊不知,这种“中奖”引流不仅与发布调查问卷的部门无任何关系,还可能是诱导人们消费的虚假广告,假借“中奖”名义推销产品。

  建议对于以调查问卷“中奖”引流现象加强监管。问卷平台要对发布的广告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广告具有可识别性,避免误导消费者。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需明确各自的职责,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或重叠,对问卷平台及相关商家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于以抽奖形式出现的广告,要审核其奖项设置、中奖概率、兑奖条件等是否明确合理。对于存在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问卷平台和商家,依法从严从重处罚,提高其违法成本,如高额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还应畅通便捷的消费者投诉渠道,使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进行投诉和维权。相关部门要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向社会公开处理结果。此外,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防范意识,避免陷入“中奖”诱导消费甚至是网络诈骗的陷阱。

  河南南召县 史洪举

(责编:黄莎、辛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博物馆铜镜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