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鄰裡,溫暖一方(中國道路中國夢)
在街道工作了多年,經常和社區工作者接觸,他們中的很多人就像辛勤的蜜蜂,為了居民的甜蜜生活不停地奔波。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單元,社區工作者是惠民政策的直接落實者。每天走街串巷,傾聽家長裡短,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居民關心的難事、雜事、煩心事﹔不少人很多時候都需要早出晚歸,甚至犧牲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平常的日子,他們默默奉獻﹔危急的關頭,他們勇挑重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面對病毒的威脅、物資的緊缺,社區的黨員干部沒有任何猶豫,迅速進入狀態、堅守崗位,奮戰在社區防控的第一線。從入戶摸排到轉移患者,從統計情況到籌集物資,他們就像疫情陰霾裡的一束光,照亮鄰裡,溫暖一方。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在防控過程中,我們身邊涌現出了“荊楚最美抗疫家庭”。社區書記寧德蘭,骨折還未痊愈就拄著拐杖投入工作,組織黨員干部成立25個臨時支部,對轄區內開展“地毯式”摸排,動態掌握情況,守牢了社區防線。幾個月下來,嗓子喊啞了,腳留下后遺症,依然無怨無悔。她的丈夫是名民警,也在疫情防控的崗位上忘我付出、傾情奉獻。他們用“小家”守護大家,詮釋了為民服務的不懈追求。
對社區工作者來說,崗位平凡,但事業不平凡。不管從事社區服務的時間是長還是短,他們都把責任扛在肩上。已經到退休年齡的社區書記柯尊杰,對社區和居民有萬分不舍,居民也舍不得她,盡管家人勸她安享晚年,她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繼續為社區工作。她說:“居民就是我們的親人,我樂意為他們跑腿!”到社區才兩年多的“90后”梁慧,在為民服務過程中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區工作者,她說:“在社區,沒有生搬硬套的方法、沒有不勞而獲的捷徑,唯有為居民真心、熱心服務好,才能踏實。”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從做好老年人餐飲服務,到完善公益性課后托管,再到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社區裡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事關幸福生活的大事。全心全意為民、念茲在茲憂民、貼心交心親民、誠心誠意敬民、公平公正惠民,就能換來群眾的真心理解和支持,一起為更加美好的生活添磚加瓦。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群眾大事小事都在社區。給社區群眾當服務員,不能干巴巴、硬邦邦的,要讓群眾如沐春風,這是每一個社區工作者必備的素養。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摸准居民各種需求,及時為他們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更好解決他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才能將一個個社區打造成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作者為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