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人田園在此間——葉縣人居環境觀摩側記
3月14日上午,在葉縣政府會議室召開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觀摩點評會上,會前播放的督導紀實片打動了在場參會人員。
鏡頭裡,葉縣鹽都街道孫灣村黨支部書記孟慧克正在帶著記者參觀他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孟慧克介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他就帶著村兩委干部先把村裡路兩邊的雜草清理出來,可干了兩個月群眾的積極性還沒調動起來。
“我就自己干!我拿著鏟子開始平整路邊的土地。從早上8點干到11點,一個村民過來了,我們倆干到12點多。吃罷午飯,我就又過來干,下午來了兩三個人。第二天,又來了十幾個人。就從那天起,群眾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面對鏡頭,孟慧克感觸良多。
葉縣縣委書記徐延杰點評道,“黨員干部就是一面旗幟,隻有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人居環境整治中的模范帶頭作用,才能更好的發動群眾,讓更多群眾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來!”
從“站著看”到“主動干”
就在點評會的前一天,葉縣縣委書記徐延杰、縣長文曉凡帶隊,利用周末一天時間,分東西兩線對18個鄉(鎮、街道)農村人居環境進行觀摩。
整個觀摩過程中,讓觀摩團感觸最多的就是群眾的參與熱情。
“環境是大家的,俺支部書記出錢出力,再不好好干,俺都覺得不好意思!”鄧李鄉馬灣村村民劉永濤說道。該村100多名干部、志願者自願組成了“黨群志願服務隊”活躍在大街小巷,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田庄鄉后黨村村兩委以身作則不僅對自家房前屋后、室內外等進行徹底清掃,而且帶頭在公共地段、活動廣場進行全方位、無死角衛生清潔。在黨員的示范帶動下,廣大群眾踴躍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來,從“要我拆”“要我清”轉變為“我願拆”“我要清”﹔常村鎮暖泉村、葉邑鎮小竹園村,基礎條件雖差,可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群眾整治環境的熱情高漲、干勁十足……
“我們要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的重要抓手,始終把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貫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過程,農民才會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徐延杰說道。
從“無從下手”到“各有一招”
水在,美就在﹔水活,村就活。風格迥異的坑塘是美麗鄉愁的“眼睛”,也是檢驗人居環境治理成效的一面“鏡子”。
在東線觀摩中,仙台鎮大孫庄的做法讓觀摩團眼前一亮。
“以前,這個坑塘的水腥臭,從旁邊經過都要捂鼻子。”仙台鎮大孫庄村村民孫大圈指著村頭一處坑塘說道,“現在治理好了,我們又找到了兒時的記憶!”
據仙台鎮鎮長李凡介紹,由於歷史遺存原因,仙台鎮境內坑塘眾多,如何讓廢舊坑塘回歸自然、碧波蕩漾?“剛開始無從下手,后來經過不斷摸索,發現撒生石灰淨化水質是一個好方法。”她說。
該鎮結合坑塘大小和群眾意願,實行“一塘一策”,宜農則農,宜景則景,在對漂浮物進行全面清理的基礎上,通過撒生石灰淨化水質,並整治護坡邊溝,因地制宜植綠補綠,高低錯落,層層環繞,使廢舊坑塘重煥生機。
“坑塘是獨特的自然風貌,坑塘整治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平了之。平了坑塘,丟了鄉愁,得不償失。”葉縣縣長文曉凡在觀摩中不止一次說道。
如今的仙台,一座座廢舊坑塘一眼見底,水清岸美。清風徐來,金燦燦的油菜花隨風搖曳,花瓣落在水面……多了幾分靈動,又平添了幾分鄉愁。
而在整個觀摩中,記者發現在人居環境治理中,各村都在進行有益探索。龍泉鄉權印村在坑塘底部種上稻谷,既淨化水質,又增加收益﹔昆陽街道陳庄村、仙台鎮吳哲庄村,對建筑垃圾進行分揀,變廢為寶、循環利用﹔仙台鎮西馬庄村依托高標准農田建設,使空曠荒蕪的鄉村變得生機勃勃……
從“突擊戰”到“常態化”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動態的工作,必須持續堅持,久久為功。
為建立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在縣級層面上,該縣探索建立“鄉鎮+管理區+村+小組+戶長”五級網格化管理新模式,制定《葉縣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獎懲辦法》,實行“周暗訪、月觀摩、大曝光”制度,縣財政每月拿出120萬元對先進鄉(鎮、街道)以獎代補,同時,依托“五好庭院”評選、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活動逐步建立起村規民約,為美麗鄉村“鑄魂”。
在鄉級層面上,各鄉鎮也出有實招。觀摩中,常村鎮鎮長崔銀行介紹,他們在全鎮37個行政村成立人居環境整治理事會。各村按區域劃分網格,推行網格化管理。網格內村兩委干部擔任網格長,黨員、群眾代表為戶長農戶聯保,每10戶選出一名戶長,實行“定人、定責、定區域”。
田庄鄉鄉長王繼貞介紹,該鄉成立專項領導小組,由14個科級干部每人分包兩個行政村,每周細化上報整治任務清單,逐村、逐街、逐巷建立點位台賬,將任務細化、責任落實到人﹔建立健全鄉政府、村委會、村民三方參與的長效管控機制,要求村廣大黨員、第一書記、工作隊、入黨積極分子每人負責5—10戶,每周入戶進行督促指導﹔同時,結合“五美庭院”“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選樹先進典型,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以前愛比口袋,現在愛比顏值,家家戶戶爭先進。”談起村內環境,田庄鄉田庄街村民孟豐平不自覺豎起了大拇指。
從“要顏值”到“有價值”
臨近中午,大霧散去,觀摩團來到了夏李鄉岳樓村,該村支部書記李建黨正在組織村民清理寨河。
岳樓村古建筑群13處,為明末清初典型鄉村民居建筑該村目前尚有清代古寨牆遺存和寨河遺址,具有一定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被評為河南省傳統村落。
“我們村有水、有寨河,下一步,我們還想借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立足留住鄉愁,發展鄉村游哩!”李建黨信心滿滿。
無獨有偶,在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常村鎮下馬庄就地取材,利用山上的石頭修路鋪橋,既節省料錢又古朴美觀﹔文集村利用“古寨”文化,以灰色為主色調,添置仿古工藝品,充分利用老民居、老物件,讓整個村落別有一番風情……
當下,葉縣南部山區94公裡旅游富民路、楚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高標准農田示范區等均已成為網紅打卡地,也為周邊村鎮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葉縣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成功打造出一批山水游、文化游、研學游、紅色游等精品線路。同時,將鄉村旅游與“農業+”巧妙結合,按照“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全域規劃、連片發展,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農業生態游精品景區,形成一田一景、一季一色,扮靚葉縣農業“后花園”的同時,也逐漸鼓起群眾的錢袋子。
“下一步,我們將以鄉村旅游民宿農家樂‘十百千’工程為抓手,圍繞城市周邊型、景區帶動型、文化依托型、民俗發展型等類型,因地制宜、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早日讓葉縣秀美山水、田園風光、厚重文化變成‘真金白銀’。”徐延杰說。(葉縣縣委宣傳部 焦萌 姬冠鵬 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