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煙要趁早醫生群體應做表率
吸煙是目前我國心肌梗死年輕化的首要原因。為什麼這麼多年輕人,沒得高血壓,沒得糖尿病,偏就發生心肌梗死了?這跟吸煙有很大關系。
吸煙的人血管病變通常是彌漫性的,每天吸五根煙的人和不吸煙的人相比,10年后患心肌梗死的風險倍增。一天吸1盒~2盒煙的人和不吸煙的人相比,心肌梗死風險增加8倍~10倍。心肌梗死隻需要發生一次,就可能把人徹底擊倒,危害很大。美國醫生在做支架前跟患者談話,有一條就是:如果吸煙,一定要把煙戒了。如果做過支架手術還不戒煙,那支架手術就相當於白做了。
很多人說:“我吸了40年煙,停了一年,什麼病都來了。”實際上,這是因為吸的時間太長了,戒得太晚了。
戒煙越早越好。話雖這麼說,戒煙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很容易復吸。跟同事、朋友、同學一聚會,見到吸煙的老朋友,很快就會復吸。能四五次戒斷的,就算是比較成功的了。有的人戒十來次,最后還是復吸了。每一次復吸都會使他喪失戒煙的信心,覺得自己無法戒掉。這種情況下,戒煙門診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在多次戒煙快堅持不住的時候,如有戒煙門診支持,就可以幫助戒煙。
公共場所控煙對於戒煙是一種正面引導,但有人說,這對吸煙者很不方便。如果吸煙者方便了,那不吸煙者怎麼辦呢?提高煙價也有助於戒煙,但也有人說這不公平,讓不太富裕的吸煙者怎麼辦?
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弄清楚,我們到底追求的是什麼?試想一下,一個人由於吸煙得了肺癌或是得了心肌梗死,到那個時候,他關注的是健康還是吸煙?人一輩子最想要的還是健康。提高煙價,一些不太富裕的煙民買煙時會掂量掂量自己的錢包,少買一包煙,就能讓他少吸煙、少受害。
值得注意的是,醫生的吸煙率很高,這對控煙來講是很可悲的,對公眾來講,也是很負面的一種效應,因為大家都覺得醫生最懂健康。如果放支架的醫生下了手術台就去吸煙,就會給患者一個印象:煙草沒那麼大危害。我覺得醫生戒煙是醫德的一種表現。醫生首先應變成一個無煙群體,才能對社會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如果醫生都吸著煙,那對患者、對青少年的影響隻會更壞。(來源: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