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河南蘭考:泡桐深處 琴聲悠揚

王玉興 程明輝
2024年07月02日08:47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仲夏時節,河南省蘭考縣堌陽鎮徐場村,泡桐成林,綠意濃濃。古琴曲《臥龍吟》悠悠傳來,連綿委婉,似溪流山間,澄明清澈。

制作間裡,村民徐亞沖正全神貫注地調試他新斫的一把古琴。凝神,屏息,調弦,聽音。然后,再調弦,聽音……如此反復十多次,一根琴弦才能固定下來。

徐亞沖,村子裡最年輕的斫琴師,技藝精湛,遠近聞名。

徐亞沖在調裝琴弦。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當年為防治風沙災害,縣委書記焦裕祿帶領群眾種下了大量泡桐樹。泡桐板材不易變形,透氣透音性好,是制作民族樂器的絕佳材料。利用泡桐作為音板發展起來的民族樂器產業,已成為蘭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我們村制作古琴有40年歷史了。過去,木匠出身的村民不懂音律,從音色上辨別不出來古琴品質的好壞,自然也就賣不出好價錢。”2010年,年僅17歲的徐亞沖南下揚州,系統學習傳統斫琴工藝、音律知識和彈奏技巧。憑著一股子韌勁,3年后,他返鄉創業。

手工制琴每年隻能做十多張,流水線制琴每月就能做上百張,但是徐亞沖不為所動,一直堅守不輟。“老祖宗留下來的技藝,總要有人來傳承,不能讓它消失在我們這代人手裡。”

徐場村不大,百十戶人家,卻有90多戶村民從事民族樂器制作,是全國知名的民族樂器專業村,僅樂器銷售,年產值就超過了1億元。

蘭考縣民族樂器產業園區。蘭考縣委宣傳部供圖

蘭考縣民族樂器產業園區。蘭考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堌陽鎮,不僅有徐場村這樣的民族樂器專業村,蘭考縣民族樂器產業園區亦坐落於此。園區規劃面積321公頃,總投資20余億元。目前已經入駐樂器生產及配套企業50多家,不僅涵蓋了樂器制造和音板、箱包、琴碼、琴架、琴凳等配套加工,還涉及民樂教育培訓、宣傳演藝、產品展示、電商銷售等領域,並配備物流中心,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促進了民族樂器產業進一步集聚發展。

該產業園某樂器制造企業負責人徐順海告訴記者:“不敢想象,十年間,我們從一個小小的手工作坊成長為年產值七八百萬的企業。今年5月份,我們到廣州參加樂器展,參展費花了十幾萬,縣裡財政補貼了一半。”

外出參展有及時到位的財政補貼,資金短缺有靈活多樣的普惠貸款,就連泡桐種植也有科研院所合作培育新品……蘭考縣從內部充分挖潛,從外部積極尋求合作,民族樂器產業方興未艾。

近年來,上海、蘇州等地的知名樂器制造企業,紛紛把生產基地設在了蘭考。中央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等高校紛至沓來,在民族樂器制作、演奏和人才培養等方面與蘭考縣開展研究與合作。

一個集樂器研發、生產制造、展覽貿易、研學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民族樂器產業“航母”正揚帆出海。

2022年10月,經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樂器協會的評審驗收,蘭考縣獲得“中國民族樂器之鄉·蘭考”稱號。

蘭考民族樂器協會會長趙尚功介紹,目前蘭考縣共有樂器生產及配套企業219家,規模以上企業19家,主要生產古箏、古琴、琵琶、阮等20多個品種60多個系列的民族樂器,以及音板、琴桌琴凳等配套產品,年產銷各種民族樂器70萬台把,年產值30億元。產品不僅暢銷全國各地,更是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40多個國家。

蘭考縣民族樂器產業園區的工人在制作古箏。人民網記者王玉興攝

蘭考縣民族樂器產業園區的工人在制作古箏。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隨著民族樂器產業的快速發展,蘭考縣大力推進泡桐種植規模化、集約化。近年來,通過實施泡桐苗圃種植、廊道綠化、國儲林建設,全縣發展泡桐種植5萬余畝600萬棵,泡桐樹真正成為興縣富民的“綠色銀行”。

“歡迎大家來我們徐場村參觀指導……”講解員帶著游客走進了一家樂器制作家庭工廠。

這幾年,徐場村以家庭樂器作坊為基礎,打造出了一個個風格迥異的美麗庭院,讓游客沉浸式參與到民族樂器的制作過程中。同時,村裡還建造了“宮、商、角、徵、羽”五個游園和音樂廊道,讓大家欣賞到不同樂器的現場演奏,這種極具特色的鄉村游廣受歡迎。

夜幕漸濃,忙碌了一天的徐亞沖准時開始了他的網上直播。輕撫琴弦,《我愛你中國》的旋律響起,曲調起伏迂回,深沉激昂。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河南科技小院聚智助力鄉村振興
  • 中原沃野煥“新機”
  • 河南推進“人人持証、技能河南”建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