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河南洛陽啟動

2024年08月16日09:08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洛大鼓代表性傳承人張懷生一曲《擇中建都》,讓全場嘉賓沉浸在鼓聲書韻當中。實習生杜林攝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洛大鼓代表性傳承人張懷生一曲《擇中建都》,讓全場嘉賓沉浸在鼓聲書韻當中。實習生杜林攝

人民網洛陽8月16日電(記者尚明楨、王佩)盛世中華,何以中國。8月15日晚,“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洛陽二裡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拉開序幕。

“華夏文明五千年,根在中原河洛間。自古君主擇中土,今日古都綻新顏……”月牙板聲音清脆,墜胡樂音悠揚,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洛大鼓代表性傳承人張懷生一曲《擇中建都》,讓全場嘉賓沉浸在鼓聲書韻當中。

啟動儀式上,“探·國之源”“探·禮之源”“探·文之源”“探·德之源”四大主題篇章徐徐展開,通過嘉賓講述、達人推介、情景再現、文藝表演以及數字互動等多種形式,呈現了一場文化視覺盛宴。

“天地之中,何以為中?這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華夏民族的宇宙觀、哲學觀和文化觀的集中體現。”北京清華同衡規劃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分院院長張瑾現場分享學術報告《擇中建都》。在張瑾看來,“天地之中,擇中建都”不僅體現了古人對宇宙、哲學和文化的理解,也反映了河南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從賈湖骨笛的悠揚樂聲,到夏商青銅禮器的庄重輝煌,再到周代禮樂制度的完善與升華……“河南,是這股禮樂文化源流的重要發源地與璀璨明珠。”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動情地說。

從已知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到老子、庄子、韓非子等先賢諸子,“二十四史”記載的歷史人物中,河南籍佔近五分之一。河南為什麼聖賢多?

在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安陽考古隊長唐際根看來,作為聖賢輩出的文化高地,河南承載著中華文明延續傳承的基因密碼。

“聖賢人物所創造的文化成就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認為,河南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和基礎,也有著廣闊的平台。

相約行走河南,回答“何以中國”之問。啟動儀式接近尾聲時,來自河南不同地方的12位博物館館長和文博領域專家,用精煉的語言對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址、文物古跡等進行現場推介,發出“行走河南”的邀約。

溯源歷史,尋脈中華。啟動儀式結束后,“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將邀請媒體記者、網絡達人、在豫留學生等90余人,從洛陽出發,分南北兩路深入鄭州、開封、洛陽、許昌、三門峽、安陽、商丘、漯河、南陽等地開展採風報道。

(責編:霍亞平、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