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權開展食品安全精准執法之后——
老焦的小店保住了
冬日的早晨,薄霧覆蓋了民權縣城。縣農貿市場10多平方米的魚店裡,50多歲的焦啟富一早便忙活起來。捉魚、殺魚、清洗……老焦話少,干活麻利。聽到音響傳出“魚款到賬”的聲音,他的臉才略微舒緩了一些。
民權縣,位於河南省商丘市西部豫魯交界處,老百姓平日聚餐,習慣吃魚頭就酒。因此,賣魚的生意一直不錯。然而前不久,老焦的一次失誤差點讓這個小店賠個底兒掉。
一次日常抽檢,民權縣市場監管局的執法人員譚偉亞在老焦所賣的黑魚裡,檢測出了孔雀石綠添加劑。“這類添加劑,可用在觀賞魚身上,但食用魚不行。”譚偉亞說,“這違法了。”
“違法”二字,讓老焦心裡一緊。他慌忙找出各種進貨的單據。譚偉亞告訴他,“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應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老焦蒙了。哪怕按最低標准執行,對老焦來說,也是一座大山。
譚偉亞經調查發現,添加劑並不是老焦所加,於是建議他試試申請減免處罰。這種情況可否減免?減免多少?民權縣市場監管局依據其探索推行的“減輕行政處罰評估”機制,及時召開集體會議討論。
討論開始前,譚偉亞調查發現,這批魚目前並未有人食用后產生不良后果。綜合各方情況,集體研究后作出決定,“處罰從5萬元,減免到2萬元”,同時將結果向上級部門備案。
減免了一大半,老焦心裡稍有寬慰,但還是感覺壓力很大:“能否再申請減免一些?”
群眾有訴求,局裡依據規定並結合該縣實際,再次召集了業務分管局長、辦案人員、紀檢人員、法規股人員等,就老焦的事展開多方討論。會上,譚偉亞介紹了他對老焦的調查情況:日子過得確實不容易。這幾年,老焦租下這個不大的門面,一年租金就要4萬元。他自身手臂有殘疾,妻子身體不好,老父親日常臥床,女兒也分家另過,一家子生計全靠他。平日裡,老焦進魚賣魚,得了一點空時,還要去附近的魚塘養魚,日子過得很辛苦。
法規股的同志也從法律層面和上級規定層面,對減免工作談了看法。最終,該局綜合各方意見,作出決定:“給予警告,不予罰款。違法添加添加劑案件線索,移送到其屬地市場監管局繼續追查。”
雖沒罰款,但經此一遭,社會警示效果已有——老焦的事在縣農貿批發市場傳開了,大家都說,“可不敢犯這事了。”
2024年以來,該縣市場監管部門對輕微違法經營主體不予行政處罰255件、減輕處罰107件,減輕罰款金額高達215萬多元。
食品安全監管,何時寬、何時嚴?民權縣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邵忠杰說,在執法過程中,我們嚴格實行執法公示、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依法審核“三項制度”,確保“過罰相當”。
現下,老焦的小店保住了。這幾日,他拿著攢的錢,交了小店租金,付了藥費,還有一些剩余。對此他已有打算:2025年,准備自己承包個魚塘,讓日子過得更有盼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