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星空下的高鐵守護者
夜色如墨,星光閃爍。1月16日零點,鄭太高鐵河南修武西站迎來了一天中的短暫寧靜,唯有偶爾呼嘯的風聲,掠過清冷的鐵軌,在黑暗中肆意穿梭。
又到了高鐵的“天窗”時段,鄭州東高鐵基礎設施段信號工張生周和他的工友們早早來到工區,開始了上道作業前的准備工作。他們仔細檢查著工具包,每一把扳手、每一把量具、每一個油壺……30多套,一件不少。
“春運期間,高鐵運行密度加大,設備維護尤為重要。”張生周介紹,“這些工具就是我們‘打仗的武器’,是保障高鐵安全運行的關鍵,哪怕有的經常用不到,每次都必須全部帶上。”
上道作業前檢查工具。 人民網 程明輝攝
張生周,今年48歲,是鐵路電務專業崗位上的“老把式”。在這個他堅守了29年的“戰場”上,他所檢修、包保過的設備從未發生過一起責任故障﹔在高鐵崗位的12年裡,他負責的設備質量鑒定優良率達100%。
0點10分,一到作業地點,張生周便帶領工友們迅速投入工作。全站14組道岔,他們要在四個小時以內全部檢查維護一遍。時間緊,任務重,既要爭分奪秒,又要一絲不苟。
轉轍機是控制鐵路道岔轉向的關鍵設備,是鐵路運輸系統的“智能方向盤”。身著厚厚的工作服,張生周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打開蓋子,借著頭燈的光亮,他的眼神緊緊盯著轉轍機內部的零件,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
隨后,他伸出粗糙的手,拿起一把扳手,開始仔細地檢查每一顆螺絲的緊固程度。扳手與螺絲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在這寂靜的深夜顯得格外清晰。每擰動一下扳手,他都要停頓片刻,感受螺絲的狀態,確保其牢固可靠。
作業現場。侯瑤鑫攝
“最近氣溫下降,俊杰,你測下基本軌與尖軌間的縫隙,看看是否還在規定范圍內。”張生周的指令沉穩有力,“必須確保密貼狀態良好,保証高鐵在高速運行過程中平穩安全。”
“這幾年跟著張工,學到很多技術。”新入職3年的高俊杰對張生周充滿了敬意。工作間隙,他講述,“以前面對復雜的故障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現在心裡有底多了。就像剛剛轉轍機的檢查,很多細節他都考慮的十分周全。”
張生周(右一)和工友們檢查轉轍機。 人民網 程明輝攝
凌晨1點15分,夜更深了,工作區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度以下,寒風如刀割般鋒利。然而,張生周和工友們的工作節奏依然有條不紊,嚴謹細致。張生周和工友們手中的工具在不斷地變換,如同妙手醫生,在為病人進行細致的檢查。每一個螺絲、每一根電線,都不放過,每個人的眼神透著專注與執著。
在打開一處鐵軌旁的密貼檢查器時,張生周細心地發現裡面的干燥包破損,幾粒干燥劑散落在盒子裡。他趕忙拿來鉗子,蹲在地上,一粒一粒小心地夾了出來,隨后又用一塊布反復擦拭干淨。
“這裡面絕對不能有任何異物,哪怕再小,一粒也不能有。很多安全事故,就是發生在毫不起眼的疏漏之處。”張生周眉頭緊鎖,對蹲在身邊的工友鄭重地說道。
“這個轉轍機需要加點油了!”“這裡的密貼壓力需要加大0.5毫米!”“這個螺栓有點鬆動,馬上處理!”……作業過程中,張生周不時地與工友們交流著。他們的話語簡潔明了,每一個指令、每一個回應,都充滿了默契。在這個寒冷的夜晚,他們相互協作,共同守護著這條交通大動脈。
調整基本軌與尖軌間的縫隙。人民網 程明輝攝
凌晨3點,檢查維護工作接近尾聲。昏黃的燈光下,張生周正在檢查一處轉轍機,他的耳朵貼近,傾聽著有無異常聲響。隨后,他緩緩站起身來,蓋緊蓋子,把附近的工友們召集在一起。
“大家抓緊時間,各自報一下檢查情況,我們還要給機械室內人員留出來半小時的測試時間。”說著,張生周揉了揉凍得通紅的鼻子。
凌晨3點50分,全站14組道岔全部測試正常。
收工后,張生周和工友們再次對所有帶來的工具核對一遍,准確無誤!
“帶來多少,也要帶走多少,工作程序必須嚴謹,不能在這兩公裡多的高鐵線路上留下任何安全隱患!”張生周說。
檢測車道幾何尺寸。人民網 程明輝攝
凌晨4點,張生周和同事們完成了當天的維護任務。行走在鐵軌旁厚厚的道砟上,星河點綴著無垠的蒼穹,大家的腳步下“沙沙”作響,仿佛在演奏著一曲逐夢前行的優美旋律。
據了解,河南高鐵線路共有2000多公裡,像張生周和他的工友們這樣,每晚都有1000名左右的鐵路工人上道作業,無論風霜雨雪,日復一日守護著高鐵安全、平穩地運行,讓每一位旅客平安抵達目的地。
“每天看到列車順利通過我們維護的路段時,心裡就會涌起一種成就感。”張生周說,“這種感覺,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
張生周(右一)和工友們為轉轍機加油。 人民網 程明輝攝
維護密貼檢查器。 人民網 程明輝攝
張生周維護轉轍機。人民網 程明輝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