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澠池:全力出“機”助春耕

地膜覆蓋事關煙苗順利移栽,事關煙葉量質雙優,事關煙農增收增效。
近日,行走在河南澠池煙區,春風裡裹著泥土香,鋪上地膜的田地,在陽光照射下像一面面閃閃發亮的鏡子,照出了煙農幸福生活的模樣。
“鋪滴灌帶、覆地膜同步作業,這個‘大家伙’確實是搞生產的‘好幫手’!”摸著紅色打底的“機頭”,喜悅挂在澠池縣果園鄉展庄村衛衛波的臉上。“新購買的農機,它隻需要換挂件,即可實現耕地、起壟、覆膜等功能,感覺種田變得輕鬆多了。”
星光不問趕路人。煙區農機“土專家”毛發財,他是“單兵作戰”最強的機耕手,早上6點出發,晚上頂著星星回家,開著大農機跨區作業,用他的話說:農時太緊,搶時間把鄉親們的地膜覆上,讓他們種煙收入更穩定。
在該縣天池鎮杜村溝村煙葉示范田,“大鐵牛”昂首闊步、加速向前。63歲的王長歲像個“甩手掌櫃”,轉悠在地頭,嘴上滿是笑意,“合作社農機服務,隨叫隨到,活還干得漂亮!”
合作社大型農機正在幫助煙農覆膜。 席新超攝
王長歲口中的合作社,是澠池縣天池鎮楊村煙葉專業化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古保民亮出“家底”,派出“機群”,馳騁沃野、散落田間,爭分奪秒幫助農戶開展生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近年來,三門峽市煙草公司澠池縣煙草分公司致力於實現現代煙草農業全程全面機械化目標,通過開展“賽馬”選型,委托合作社購買200余台新型農機,加強與科研單位合作研發,破解“無機可用”難題,還著重加強本地農機“土專家”培育,改造“有機難用”問題,推動實現了煙葉生產耕整地、覆膜、中耕培土、育苗、植保等環節機械化作業率達100%。
“過去覆地膜全憑‘賣體力’,現在生產‘靠機械’,勞動強度降低了不少!”王長歲回憶說,“過去覆地膜累死累活,1人一天頂多1畝地,雇用人工,生產成本增加了不少。”
從“賣體力”轉為“靠機械”,煙葉生產實現了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王長歲算了三筆賬。
先說降本賬。按照人工覆膜方式,1畝地需支付工資80元,而農機覆膜僅需30元/每畝。
再看效率賬。農機每天覆膜50畝左右,若按同樣面積人工覆膜,一天需要50人左右。
還有效益賬。機械化生產效率高,能及時保護土壤水分蒸發,比如,當下趁墒覆膜,土壤保墒蓄墒,為移栽期節約用水提供了保障。
井窖式移栽是澠池煙區的特色生產技術,如果田地干旱,墒情不足,井窖難以成型,難免給煙農造成生產困難和補水成本增加。
“移栽臨近,根據氣象預報,近期煙區少雨,我們指導服務煙農搶時間覆膜,就是要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保住土壤墒情,保障煙葉移栽工作順利開展。”三門峽市煙草公司澠池縣分公司農藝師趙紅朝說。
全力出“機”,助農生產。三門峽市煙草公司澠池縣分公司採取“兩手抓,兩促進”,實現煙田覆膜工作高質高效落地。一手抓農機協調。積極調動合作社、煙農、農機“土專家”抱團發展服務意識,把全縣農機資源聚集起來,在握指成拳中實現互補聯動,促進全縣煙田覆膜工作加速推進﹔一手抓技術服務。實施煙技員網格化責任制,深入田間地頭,加強覆膜操作規程指導,保証薄膜壓緊壓實,防止漏風跑風,促進覆膜技術操作標准落地。
“王叔,你種植規模大,若農機不足,我再給你調配!”“明天結束!謝謝劉站長”……晚上,三門峽市煙草公司澠池縣分公司篤忠煙站站長劉中強還不忘給轄區煙農一個個挨著互通電話。
苗棚裡,煙苗翠綠﹔田地裡,機聲隆隆。眼下,澠池煙區處處涌動著生機與活力。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正繪就著興村富民的新圖景。(來源:河南省煙草公司三門峽市公司 作者:席新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