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健科普】易胖體質“六減少”,脂肪肝病不來找

當前,“喝水都會胖”成了不少胖人的口頭禪。這種說法雖然夸張,卻映射出部分人群對於自己易胖體質的無奈與困惑,而易胖體質的人更容易患上脂肪性肝病,甚至導致肝硬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不良后果。那麼,究竟何為“易胖體質”?這些人們又怎樣從日常生活調養防止脂肪肝的發生呢?
1.易胖體質及分類
2009年《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將中國人的體質分為九種,分別為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氣郁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和特稟質等。其中,“易胖體質”通常指向的是那些容易發胖的體質類型,特別是痰濕質、濕熱質和氣虛質。
痰濕體質:體型肥胖,腹部肥滿,皮膚油膩,常感胸悶、汗多、口黏,喜好甜食油膩,舌苔膩,脈滑。易患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三高”疾病。
濕熱體質:性格急躁,面垢油光,易長痘,口苦,身體沉重,大便不爽,小便黃短,男性可能有陰囊潮濕,女性白帶增多發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易患尿路感染、口腔潰瘍等。
氣虛體質:性格內斂,精神不振,聲音低弱,氣短乏力、容易疲勞,出汗量多,舌邊有齒痕,脈弱。易患胃下垂、直腸脫垂、子宮下垂、反復感冒等。
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屬於易胖體質嗎?如果是,可能屬於哪一種類型呢?
2.做到“六減少”,脂肝不來找
面對易胖體質,單純的節食或過度運動並不總是奏效。中醫主張科學飲食,從根本上調理體質,以達到健康減肥、防止脂肪肝的目的。日常生活建議做到以下六個“減少”:
(1)減少飲食總熱量
控制熱量攝入是防止脂肪肝的第一步。痰濕體質的朋友尤其要注意,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攝入,特別是精制碳水化合物,這類食物更容易聚濕生痰,誘發脂肪肝。建議日攝入量保持在20-25千卡/千克體重,有助於促進脂肪燃燒。控制飲食同時,蛋白質不可或缺,瘦肉、魚、低脂奶制品、豆制品等富含必需氨基酸,每日攝入80-100克,既有助清除肝內脂肪,又可防止營養不良。
(2)減少高熱量食物
高脂、高糖、高鹽的食物是脂肪肝的“大敵”。易胖體質的朋友應盡量避免食用肥肉、肥禽、重油糕點等高熱量食物。此外,要注意減少零食的攝入。同時,要保証每日飲水量,多喝水有助於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和脂肪的排出。
(3)減少煎炸烤腌食品
在食品烹飪方式上,應盡量避免採用油炸、油煎、燒烤、煙熏、腌制等烹飪方法,這些方法不僅會使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流失,還會產生有害物質,如亞硝酸鹽等,對肝臟造成損害。建議多採用蒸、煮、燉、汆、炒等烹飪方法,烹調時以植物油為主,少用動物脂肪。
(4)減少深加工食品
深加工食品往往含有高熱量、高脂肪、高嘌呤和大量的添加劑,這些“科技與狠活兒”的產物更易誘發或加重脂肪肝。因此,患者應盡量少吃或不吃爆米花、方便面、油條、炸雞等加工食品。此外,可樂、奶茶等飲料中的糖分和添加劑也不容忽視,應盡量選擇無糖或低糖的飲品。
(5)減少晚間聚餐加餐
晚間聚餐或加餐是滋生脂肪肝的“溫床”。易胖體質的朋友應該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尤其是控制晚餐食量,減少晚間聚餐或加餐。同時要避免暴飲暴食,保証營養均衡。日常主食不可過於精細,應適當添加粗糧,如燕麥、玉米、甘薯等。
(6)減少飲酒
酒精是脂肪肝的“幫凶”,長期或過量飲酒會導致肝臟脂肪堆積過多,引發酒精性脂肪肝。所以易胖體質人群尤其是濕熱體質者更應嚴格戒酒或限制飲酒量,最好是做到滴酒不沾,防止在肥胖的同時合並酒精性脂肪肝。
總之,大多脂肪肝是“吃”出來的疾病,防治脂肪肝就要從“管住嘴”著手,易胖體質的朋友更要牢記以上六個減少,遠離脂肪性肝病,享“瘦”健康生活!(來源: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作者李喜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